正文 色彩漫談(2 / 2)

色彩理論曆經百年理論發展和實踐應用,在色彩特性、色彩組織、色彩搭配規律以及色彩心理和生理反應規律等方麵形成了成熟的、為設計行業所認可的基礎理論,並在雕塑、建築、家具、印刷、攝影、服裝、工業等諸多領域內被廣泛應用。由於色彩比形狀具有更為直接、強烈和吸引人的魅力,現代設計中關於色彩因素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關係尤為各行業所重視,人們開始進一步思考、探索色彩和生產、消費、科技、商業之間的關係。據日本立邦塗料有限公司設計中心研究發現,色彩可以為產品、品牌的信息傳播擴展40%的受眾,-提升人們的認知理解力達到75%。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成功的色彩設計可以為產品增加15%30%的附加值,這是改變產品麵貌最為直接同時成本也最低的方式。

21世紀隨著彩色印刷、攝影、影視以及計算機圖形的誕生,色彩發展開始全麵進入數字化時代,RGB模式和CMYK模式研究日趨成熟。CMYK模式(減色法原則)普遍用於印刷、打印等被動發光的場合,RGB模式(加色法原理)則普遍應用於各種主動發光的屏幕產品。基於RGB模式的全彩色視頻LED顯示係統,由紅、綠、藍三原色組,成最小的顯示單位,能構成10.73億種顏色,實時顯示色彩豐富的靜態圖片和圖像,在亮度、視角、色彩還原和色彩一致性等方麵具有傳統設備不可比擬的顯示效果。

數字化色彩的發展和技術革新賦予色彩應用全新前景。以舞台設計為例,20世紀初俄羅斯芭蕾以綠、藍、紅、橘黃等布景、阿拉伯式裝飾紋樣標誌著舞台色彩的解放;以苔絲狄蒙娜服裝純潔的白,奧賽羅服裝勇敢、衝動、流血的紅,埃古服裝邪惡和陰謀的黑,寓意《奧賽羅》的主導旋律;以能動、可變、多彩的光,改變布景、道具和服裝的固有色,使光與色渾然一體,成為舞台美術家的調色板。時至今日,由於LED、3D技術的發展,現代舞台設計可以全麵再現二維、三維影像,傳統由布景、道具、燈光和服裝等視覺因素構成的舞台色彩構成遭到空前的衝擊。

以運用投影、多屏幕以及多媒介綜合而著稱的捷克斯洛伐克舞台藝術家斯沃博達曾不無誇張地說“利用燈光和投影代替顏料畫的布景,這就是未來。”在英國國家劇院演出的《大雷雨》中,斯沃博達在舞台側幕位置、高平台與斜坡之間以及天幕位置加裝三道投影屏幕,使用樹木、河水、天空、神像等照相投影,使舞台再現真實場景的豐富色彩。這種轟動一時的舞台設計在今日看來甚為簡單。2013年中國春節晚會展示的全息LED技術、紗幕投影技術和建築投影技術,真正保障了舞台設計的新飛躍。從那英的《春暖花開》、雜技的《冰與火》、席琳-迪昂的《我心永恒》到孫儷的《風吹麥浪》,由數字化技術控製的舞台對於色彩的應用與把握,臻於隨心所欲,令人歎為觀止。

不可否認,從某種意義上,色彩的發展史亦是世界人文表征的進化史。自19世紀光與色的奧秘被揭開以後,人們開始用不同的目光重新審視色彩。從繪畫、設計到應用,以光學的產生和發展為基礎的色彩學,在兩百餘年內的發展中呈現出更為精彩和廣闊的意義。有理由相信,未來關於色彩原理、規律、範疇的豐富,設計色彩應用體係的充實、發展和完善,將在人類對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基礎上,進入下一個嶄新時代。

論文作者:程海銘

(上海人口和計劃生育宣教中心)

(上海人口試聽國際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