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你《明朗的天》這部戲,你的心思不在戲裏,而是為勢位所誤!命題不痛不癢,演繹分析也不透徹,過去那一籮一筐的雋言妙語都消失了……”當曹禺讀到此信時,心中久久難以平靜。這封措辭嚴厲不留情麵的“挑刺信”,披肝瀝膽直陳己見,無所顧忌。
要知道,曹禺先生可是中國現代傑出的劇作家,早在解放初期,他就以《雷雨》、《日出》等著名作品享譽國內,乃至世界文壇。當時,他剛被任命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此刻的他正被鮮花和掌聲包圍著,是誰敢這樣尖銳刻薄地直言批評呢?
原來,寫信的是他的老朋友黃永玉。令曹禺不解的是,黃永玉對自己先前的作品一向稱讚不已,如今怎麼發出如此感慨。身邊的朋友紛紛勸曹禺不要理會那些“挑釁”。曹禺聽罷笑著說道:“他是第一個挑刺的朋友,我首先得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刺才對嘛!”
於是,曹禺立即把自己的作品找出來,結合黃永玉的意見,認真地研讀起來,果然,他在自己的這部作品中,發現不再像以前那樣犀利、深刻,而是多了幾分浮躁。
他趕忙拿起筆,將自己的作品大刀闊斧地修改起來。修改完後,曹禺愧疚地反省說:“黃永玉的當頭棒喝是一味清醒劑啊!”於是他給黃永玉回信說:“知己當如此,長相知不相疑,你的批評讓我在鮮花之上保持了清醒和理智,他日一定登門拜謝。”
後來,每當有客人拜訪曹禺,稱讚他作品的時候,曹禺便取出黃永玉寫給他的那封短信,大聲念道:“我不喜歡你《明朗的天》這部戲,你的心不在戲裏……”曾聽到曹禺念此信的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回憶說:“曹禺念信的時候,從他嚴肅的神情中,我看到了他的人品和藝術一樣的高度。”
1978年8月,曹禺花費巨大心血,創作出大型曆史劇本《王昭君》,這一次,他主動征求黃永玉等老朋友的意見,並認真修改。上演後,京城一夜之間掀起了一股“曹禺熱”。
蕭伯納說:“一個人感到不足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曹禺先生在讚譽麵前聞過則喜,主動亮“醜”改錯的態度,更顯示出他心靈的高度,令世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