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兩大宗教佛與道(2 / 3)

佛教受到抑製的情形持續了兩百多年,直到晉帝國滅亡,後趙帝國暴君石虎開始崇奉佛教,才向前跨出了一小步,也僅僅是一小步,因為當時沒有什麼經典存在,理論根據不足。

南北朝初期,後秦帝國國王姚興,接見了來自龜茲王國的高僧鳩摩羅什,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大概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姚興尊奉他為帝國的國師。

鳩摩羅什遂把後秦帝國變成了一個佛教王國,人民和貴族十有八九都成了佛教徒,但有意思的是,佛祖似乎並不領姚興的盛情,因為後秦帝國不久就滅亡了。

後秦帝國雖然滅亡,但鳩摩羅什翻譯的三十多部佛經卻流傳了下來(估計老和尚能拿到不少版稅)。

在此之前,雖然也有些零零散散的譯本,但不是殘缺就是文筆太差,直到鳩摩羅什才正式完成了佛經的體係,佛教可以憑借莊嚴的麵目挺直腰杆做人了。

繼後秦而來的是北魏帝國。

很不幸的是,北魏皇帝拓跋燾、宰相崔浩,都是鐵杆的道教粉絲,用虔誠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北魏帝國成為了一個道教帝國,連皇帝就職的時候都采用道教的儀式,由道士祝福。就像羅馬皇帝需要教皇戴上皇冠一樣。

信仰跟愛情一樣都具有排他性,道教在中國達到了頂峰,作為競爭對手的佛教自然就日落西山沒好日子過了。

公元446年北魏帝國的陝西黃陵地區發生大規模民變,拓跋燾帥大軍前去征討,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陷害(估計後者的幾率較大),居然在寺廟中發現了很多的武器,大刀長矛當然不會是砍柴挑水用的,更加不會是敲木魚用的,政府也用不找他們去除魔衛道,那麼這些武器是做什麼用的呢?

造反?肯定是造反!問題已經定性!

拓跋燾決定向和尚們發飆,他指控佛教徒跟陝西黃陵的叛亂有關,下令全國焚燒所有的寺廟。和尚尼姑不論老少一律處斬。

這場屠殺,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之禍”的第一禍。因為拓跋燾號稱太武皇帝。不過,拓跋燾的孫子拓跋濬卻信奉佛教,他即位之後,佛教即行複興。

三武之禍的第二禍,來自公元547年,北周第三任皇帝宇文邕(有道明君,諡號武皇帝)禁佛,但他隻是禁佛卻沒有殺人。

宇文邕集合文武百官儒生、和尚、道士,齊聚一堂,命參加會議的人們投票表決三教的先後順序,很不幸的,最後得出結論:儒教第一,道教第二,佛教最後。所以佛教被禁止。

第三禍是唐朝的第十八代皇帝李炎,李炎的廟號是唐武宗,這次不僅僅是禁佛,連道教、景教、襖教,一起倒黴。

當佛教在北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頻頻遭遇打擊的時候,卻在南朝無比的興旺了起來,以至於成就了後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南朝從晉國到宋、齊、梁、陳幾乎全都篤信佛教,這要從一位高僧說起——釋法顯,他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位留學生。

當鳩摩羅什到達後秦的時候,釋法顯正好出發,他的方向是佛教的發祥地印度,目的跟唐僧一樣,取經。隻是沒有悟空和八戒跟隨。

釋法顯在北印度學習了六年攜帶十一部佛經準備返回後秦,很不幸的是,他從斯裏蘭卡(獅子王朝)出發,在海上遇到了暴風,直接被吹到了中國的廣州地區,當時中國已經分裂成兩個國家,廣州是南中國晉國的領地。釋法顯無法回到後秦,隻得留在晉國首都健康繼續他的教書育人。

佛教遂在南朝興盛起來。

南梁皇帝蕭衍對佛教的變態崇拜簡直到了讓人莫名其妙的地步,我總覺得他可能是得了某種抑鬱症,造成心理極度扭曲才會做出以下幾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來:

與其說是做事,倒不如說是演戲。而且演的是鬧劇。

蕭衍居然想要用錢來賄賂無所不知正直無私的佛祖,老天啊,他簡直是得了妄想症。

蕭衍的做法是——自我綁票。當時的說法是——舍身。

所謂的舍身,就是把自己的身體舍給寺院,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跑到寺廟裏去當和尚。這種把戲,蕭衍一共演出了四次。

說他是‘自我綁票’和‘賄賂佛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的‘舍身’是有代價的。

同泰寺是當時首都健康的最大的廟宇,僧侶有數千人。

公元五百二十七年,蕭衍到同泰寺去進香,忽然脫下龍袍穿上僧袍當起和尚來,大臣們都嚇壞了,跪地伏拜,求他回宮,蕭衍執意不肯。

當然,他並不是滿清的順治,大概是耐不住寺廟中沒有後宮佳麗的苦楚,第三天就屁顛屁顛的跑回去了。這一次還算平靜。

第二次可就鬧大發了。

兩年後,蕭衍第二次舍身同泰寺,就開始自我綁票,勒索贖金,他堅決拒絕回宮,僵持了七十三天(可以想象和尚們整天陪著他也是如履薄冰),大臣們沒辦法,隻好拿出一億萬的贖金,把‘皇帝菩薩’從寺廟裏“贖”出來。

過了十五年,蕭衍故技重施,又跑去‘自我綁票’,大臣們在花費一億萬錢把他贖出來。一年之後,又去舍身,又花費了一億萬。這不是吃多了撐的又是什麼?真是樹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認為,這就是一種變相賄賂,蕭衍想用這些錢買通佛祖,保佑他長命百歲,保佑他江山永固,是很有可能的。

無獨有偶,篡奪了南梁政權的南陳帝國,也繼承了蕭衍的做法,不但篤信佛教,而且進行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