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區縣衛生工作(一)(1 / 3)

東城區

概況1999年底有人口628665人,區域內共有醫療機構546個,其中部、市、區衛生係統所屬的衛生事業單位55個。衛生部、國家中醫管理局所屬單位22個;市衛生局、市中醫管理局所屬單位12個;區屬醫療機構21個,其中全民所有製單位15個,集體所有製單位6個。另有社會辦醫療機構19個、企事業單位辦醫院12所。

各級衛生係統有衛生技術人員13945人,其中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所屬5150人,市衛生局、市中醫管理局所屬3980人,區屬醫療單位所屬3342人,社會辦醫院、診所1373人;師以上人員11239人,士級衛生人員2611人,員級衛技人員95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師8.93人。駐區衛生機構共有病床6691張,其中區屬醫療單位1629張。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10.64張。

生命統計。出生2588人(男1328人、女1260人出生率4.10%;死亡3808人(男1978人)女1830人死亡率6.04%;自然增長率-1.9%、死因順位前十位依次為:心髒病,腦血管病,腫瘤,呼吸係統疾病,內分泌營養代謝及免疫疾病,損傷中毒,泌尿生殖係統疾病,消化係統疾病,傳染病,神經係統疾病及先天異常。期望壽命人均76.64歲,其中男74.81歲,女78.48歲。

衛生改革為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根據全國衛生廳局長會議精神和北京市衛生工作會議提出的衛生工作奮鬥目標,圍繞研究和實施職工醫療保險製度改革中醫療機構配套改革、推進衛生執法監督體製改革、繼續大力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三項重點工作,啟動衛生事業深層次的改革,促進醫療、預防、保健、康複等衛生服務質量。

優化配置衛生資源,實行增量控製、存量調整、有效利用。鑒於人口出生率的負增長,人托兒童數量急劇下降,為適應步人老齡化社會的需求,1998年啟動了六條托兒所向北京市東城區老年健康院轉向的改革,改造裝修工程於1999年6月竣工,同時完成了六條托兒所職工崗前培訓,順利實現托兒所向老年健康院轉軌。健康院開設38張床位,並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增設了生活和衛生保健設施,8月開始接收老人入院。根據本區兒科專業的布局情況和東城區的區情以及社會老齡化的現狀,對全區兒科布局及東城區兒童醫院的發展方向做較大的調整。重點發展和平裏醫院兒科,集中兒科技術力量,設置兒科病房,接收全區兒科住院病人。區屬各醫院兒科隻保留兒科門診,不再設兒科病房。7月1日前東城區兒童醫院完成了衛生技術人員調整,兒科專業人員及部分後勤人員調出。

執行新會計製度,積極穩妥推進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根據財政部、衛生部聯合頒布的《醫院財務製度》、《醫院會計製度》,醫院財務管理辦法將在預算管理、醫院收支、成本和資產核算、結餘等方麵進行多項修改。4月,新會計製度在衛生係統全麵實施。加強衛生局對局屬單位的審計監查,對10萬元以上設備和建設項目實行集中審計。配合政府采購,組織對和平裏醫院醫技病房樓第一批706萬元和第二批1190萬元的醫療設備進行專家論證,節約經費357萬。繼續實行“總量控製,結構調整”為原則的醫療收費製度改革。製定藥品集中采購供藥方案,籌備建立集中供藥辦公室及相關網絡,加大局屬各醫院藥品集中采購的比例。淨化藥品進貨渠道,保證藥品質量,降低采購成本,減輕社會醫藥費負擔。8月,藥品集中采購供藥方案在全係統12家醫院實施,情況良好,藥品品種和藥品金額流水兩項購貨指標比上年同期增加近60%。

理順完善衛生監督體製。依照政事分開和精簡、效能、統一的原則,製定了衛生監督體製改革方案,擬成立東城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和東城區疾病與預防控製中心,同時撤銷衛生局衛生防病監督管理所和東城區衛生防疫站。實現公共衛生監督工作法製化、預防保健服務社會化。此項工作已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64名食品衛生監督人員已經分3批培訓完畢,並於10月進駐新址開展工作。由於工商局實現垂直管理,根據區長常務會議決定,由衛生局接收動物檢疫站的工作。7月,動物檢疫站完成交接,同時開展工作。

社區衛生服務。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係,建立以基層醫院為主體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了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了電腦,開通了24小時熱線谘詢服務電話。調整、規範社區衛生服務站,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一體化”管理。製定社區衛生服務站評價指標體係,實行目標管理,加強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的監督管理,開展規範化服務達標活動,1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通過了市衛生局檢查驗收,正式掛牌服務。開展了規範化服務達標活動,10個站達到市局標準。在試點的基礎上,推廣“社區醫療保健合同製”,為全區80歲以上離休幹部和90歲以上老人免費建立社區醫療保健合同。發放“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專輯”10萬冊,健康自助卡800餘份。執行“衛生計劃”,為控製高血壓病上升趨勢,為400個居委會配備了血壓計,組織了為居民免費測量血壓、血脂的活動。設立420萬元社區衛生服務專項資金,通過政策傾斜,以獎代補,鼓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

公費醫療管理。公費醫療費用增長勢頭過猛,與大環境有關,與社會進人老齡化、群眾對即將實施的社會保障製度改革的不理解有關。在這種形式下,各醫院認真落實各項規定和措施,加強管理、監督、檢查,堅決杜絕大處方和不合理使用貴重藥品的不適當作法,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合理控製醫藥費用增長。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完成了“北京市醫療保險製度改革基本情況”的調查,對公費醫療計算機管理人員進行了複訓,組織主管院長和專管人員培訓,做好了公費醫療管理製度與醫療保險製度接軌的各項準備工作,並與區勞動局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協商。

全區公費醫療享受人員118322人,全年累計支出278762071.84元,年人均支出2355.96元,分別比上年上升了29.1%~27.6%。其中中央單位年人均支出3418.5975元;市級單位年人均支出1148.71元;區級單位年人均支出2199.81元,比上年上升35.29%。

公共衛生與疾病防治以預防和控製傳染病為重點,做好衛生防病工作,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堅決防止傳染病的多發和暴發。

傳染病防治。繼續做好以消化道傳染病為主的防治工作,根據發病趨勢,舉辦專題講座,組織相關人員培訓,充實疫情處理力量。加強了外環境及食品監測,特別是集貿市場的衛生監測和指導,共監測取樣1733件,處理陽性水產疫情4起。

17家醫院的腸道門診於4月20日提前啟動,腸道門診人員全部參加了培訓,並做到了持證上崗。4-10月,全區腸道門診14570例,比上年減少以.4%,本區就診腹瀉病人便檢懸滴率、便培率以及治療使用、抗菌藥分別為96%、99.8%、89.8%、32.6%,均達到市局要求標準。

積極開展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進行血清學監測155份,人群甲、乙抗體監測1900餘份。開展初一新生人學乙肝疫苗免疫接種和人群甲肝疫苗接種,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達到98.67%。

加強對性病、艾滋病的監測和管理,建立了趴初篩室,開展了1000人份的趴血清監測,特別是吸毒及性淫亂人群的監測,嚴格疫情報告製度。

強化結核病歸口管理,控製結核病發病率回升。衛生局製發了《東城區結核病管理標準》,組織了培訓和自查、抽查。共管理新登記結核病人138例,其中本市90例。本市新登記菌陽病人45人,監化服藥38人,開始監化率44%,完成化療133例。開展了結核病監測,對全區5580名一、二年級學生卡介苗接種效果進行複查,發現強陽性171人,為其中52人做了預防化療。為2309名新生兒接種了卡介苗,接種率和12周陽轉率均達到98%以上。

加大了對流行性出血熱、鼠疫的監測,監測捕鼠51隻,未發現病源。根據傳染病發病的特點,做好流感、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治,分離乙型流感菌株2例,為中小學生義務接種流感疫苗。處理猩紅熱多發、暴發總計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