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朋友的檔次就是你的檔次(1 / 1)

無論新舊的諺語,或是我們時常在卡片上找到的格言,其精髓都是值得去遵循的。但偶爾有一些所謂的“至理名言”就並非如此,下麵這句格言就是我在一份主流報紙上看到的:

“與那些勝於己的人交朋友。”

可以的話,照做,但實際上你卻難以做到。

這種剝離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吸引與共同愛好的思想的說法,在我看來,完全是一派胡言。

我們與那些與我們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或至少是這樣。我不是說,一位大學教授不能與製鞋者不能成為朋友,僅僅因為後者比前者就某個問題知道的更多。若他們在很多方麵沒有共同之處,他們是難以成為朋友的。

正義之人是不會與邪惡之人親密接觸的。他會努力去幫助這些不幸的人。但隻要一人死性不改,他就難以有正直善良之人作為朋友。隻有當他洗心革麵之時,或是真誠地這樣嚐試,他就與那些正義之人一樣了,就能與那些善良與正義的人成為朋友。但隻要他在心靈與行動上仍是邪惡紮根,正義之人就將遠離他們。

無論人人是否生而平等,明顯的一點是,每個人在世上得到的機會的權利是不平等的。其實,環境造就犯罪的幾率比遺傳更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自己樹立起良好的品行之前,我們是難以逃脫邪惡的魔爪。

民主的平台對每個人發出了善意,這有助於讓人們積極拯救世界。但是,讓一個迷戀於古典文學的人不能與這方麵的學者交朋友,這是毫無道理的;或是要求一些興趣、誌向各異的人一定要成為親密的朋友,這同樣是毫無道理與滑稽的。這並不是說某個工作優於另一個,而單純是一個優先選擇的問題。我們與那些誌趣相投的人友好相處,這是基於雙方共同的愛好,而不是其反麵。

若你想擁有優秀的朋友,首先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若你不這樣努力,你就很難與那些能力更強、道德更高尚之人為伍。

我希望讀者不要有所誤解,認為我好像是偏袒上層階級而否定大眾。我絕沒這個意思。我隻是從廣義上講明一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道理而已,通俗一點就是,好與好的一堆,壞與壞的一摞。

若你的品行還沒達到自己想要的標準,那就不斷改進吧;在你改進的過程中,善良正義之人會向你伸出友善之手。

隻要立誌於成為道德高尚之人,你就有機會成為這樣的人,即使你還不能完全做到。

人活於世,必須要有可以共鳴的朋友的相伴。

上帝與自然給了我們選擇各自道路的權利。

你就是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