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城樓看病(1 / 2)

替禦林軍治病其實更多是由太醫來完成的,太醫書院的學生更多的是抄方學習,並治療一些不緊要的他們能勝任的疾病,比如傷寒跑肚拉稀之類的。就算醫治錯了也不至於要人性命,所以可以讓他們來試試手腳,找找感覺。

給人開方治病,對於太醫書院的這些學子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比如眼睛高度近視的高參林,以及三司副史左錢通的兒子左京生,都是這樣。

左京生參與這次給禦林軍士兵看病,這讓太醫院的院判和費神醫等人很是有些驚訝。他醫術平庸,之所以能夠通過三重考試進入太醫書院學習,完全是他那三司副使的老爹左錢通神通廣大的結果。

他到太醫書院來,隻是為了將來能夠通過這條路進入仕途當官,沒想到他卻參加了太醫院給禦林軍士兵治病的活動。

別人不清楚,左京生自己是最明白不過的,他其實根本不想參加這種事。再了,京城開始有瘟疫流行他也聽了,也就更不願意參加,免得自己染上病。倒不如待在家中舒舒服服的。雖然他們家被洪水淹過之後有一種混著屍體腐爛之後的臭味,已經沒有之前那樣舒適,但相比在外麵日曬雨淋要好得多。

可是,他老爹卻苦口婆心的讓他參加,外麵已經有人他不學無術,是靠關係花錢才進的太醫書院,這種流言如果任其發展,總有一會傳到皇帝耳中,他可就不好解釋了。所以兒子必須要裝裝樣子,要讓別人知道他不是混進來的。

為了化解這些不利於兒子發展前途的流言,所以左錢通這才下決心把寶貝兒子送出來,參加太醫書院的這次診病活動。

他做了一個安排,讓太醫書院這一次參與給禦林軍治病的童太醫好好關照兒子,把兒子分到童太醫這一組,由他加以指點,務必讓他多治好幾個禦林軍病人,然後他會安排人大肆宣傳。力爭把兒子塑造成一個未來的神醫。這樣即便不能夠完全消除原先的流言,至少也可以混淆視聽。讓皇帝聽到兩種聲音,皇帝或許就睜一隻眼閉隻眼,懶得過問,也就達到了目的。

這將近兩百個太醫書院的學生,浩浩蕩蕩來到了位於北城的城門樓上。兩萬名參與抗洪搶險的禦林軍主要就分布在這。他們中間有不少人染病卻無法離開崗位到醫館去看病。所以太醫書院的這些人的到來,是給他們送醫上門了。這之前已經得到通知的生病需要就診的禦林軍兵士,都集中到北城門樓來看病。

這次帶隊的是院判王院判,這種事情雖然比不得跟皇帝診病,但是是提高個人聲望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王院判是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的,所以他決定親自帶隊,前來給這些抗洪搶險勞苦功高的將士們看病。

來到城門樓上的這將近兩百個學生,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城門樓上眼巴巴望著他們的那一排排等著看病的禦林軍兵士身上,而是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城門樓外滾滾的洪水上。

洪水圍困汴梁城已經一個月了就沒有要消退的跡象。雖然不連日暴雨,但是雨水很少停歇過。像今日這樣下著毛毛雨的,已經很難得了,大多是瓢潑大雨,或者是傾盆的暴雨。特別是汴梁城的上遊,雨水更沒有停歇過,而且範圍很大。大麵積範圍的強降雨,使得這些河流的水暴漲,並且都彙集到了黃河。源源不斷的洪水持續的往下遊奔湧,然後從潰堤處直衝東京汴梁城。

這些太醫書院的學生雖然此前逃命的時候曾經上過城樓,看到過洪水。可是現在已經時隔一個月了,其中大部分沒有再次登上城樓。現在再上城樓一看,水勢絲毫不亞於他們第一次逃命到城樓之上的時候的情景,讓這幫學生,一個個心頭發寒。

雙手撐在城樓的牆上,感覺到手下的城樓都在發顫。這是強大的水流衝擊的結果,在麵對著黃河缺口的這長達數百丈的正麵城牆上,已經多處出現坍塌。

蔡京組織禦林軍和民壯一次又一次的修補,這才保證城北的城牆挺立不倒。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城裏的淤泥被全部集中到了北城緊挨著城牆的位置堆放,形成了一個個斜坡,就像一道強大的脊梁頂著城牆,確保不坍塌。

這些學生被眼前看見的景象驚呆了,時隔一個月,洪水絲毫沒有退。而北城上已經是千瘡百孔了,到處都是用樁子打起來的簡易的用沙袋累積而成的防護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