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糧倉開始轉型成為秦國甘蔗糖業基地。如果不是秦國擴張了大量的土地,人們的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調整,是不會讓一個巴蜀糧倉成為秦國的糖業基地的。
一項報紙無聊調查顯示,秦國人對小麥等種植食物需求為百分之四十五,肉食需求稍稍低於這個數字,大約在百分之四十二左右,但在北方以及西部區域,這個數字高於百分之五十,因為他們有大量的肉食存在。其餘為,茶葉,水果,以及各種飲料的輸入。
也正是秦國飲食的多樣化需求才讓巴蜀敢於做這麼大的嚐試。在秦嶺的南麓。一些人開始引入楚國的橘子,水果不僅僅可以做罐頭。橘子香水也是一個很大的需求之一。秦國需要從楚國進口大量的橘子,這個時候橘子還沒有引入到今天重慶,四川一帶種植。隻有在楚國的淮河以南地區菜油。水果需求讓秦國開始在秦嶺一帶種植橘子。這些都得益於農家的嫁接技術。
楚國之所以能夠和秦國保持旺盛的貿易的往來,是因為楚國有豐富的農業生產資源。秦國的蠶絲不如楚國的好。量也不如對方的量大。還有橘子,秦國隻能采摘那些青澀的綠橘進行長途運輸才能到達秦國。橘子放置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變成金黃色。秦國為了繼續保持橘子,隻能就地做成罐頭。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金屬,秦國發現楚國長江以南有豐富的特種金屬,這些金屬能夠很好的切割鋼鐵金屬。經過一段研究,尚文認為秦國得到了一種鎢的金屬。在加入少量鎢之後,就可以讓鋼鐵的硬度達到一個驚人的地步。鑽孔以及加工各種齒輪秦國都需要進口這種礦產,但價格高的離譜。
不僅僅是這些,還有黃銅,秦國利用電解的辦法解決了黃銅生產問題。秦國開始使用定裝彈藥一來,黃銅一直限製子彈的產量。而楚國有大量的黃銅礦。秦國需要通過大量進口黃銅才能滿足子彈生產需求。
秦國則出口軍火,鍾表,服裝,香水,玻璃等工業成品。雙方的貿易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因為秦國不出口的話,就會失去大量的工業原料。這些工業原料楚國都有,而秦國沒有。投資銀行的一份報告詳細的調查了秦國和楚國的貿易情況。銀行人員發現了這個微妙的關係,秦國不敢隨意的漲價,因為秦國的原料來源於楚國,如果秦國漲價的話,那麼楚國就會隨意的變更價格。也正是這個原因才最終促使秦國要拿楚國開刀。主動打破這種平衡。突破口就是最大的白糖需求。白糖是最大的暴利行業,楚國占據甘蔗的生產地,而秦國則要設法改變這一情況。投資意見書將以最快的速度解決這個問題。將甘蔗原材料收歸秦國自己所有,而不是成為楚國的一大財政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