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團結發展科技工作(2 / 3)

(六) 研究生管理工作

1.完成1998年研究生的考試、錄取工作。經與市招辦協商在完成23個招生計劃的基礎上,又為北京市心肺疾病研究中心爭取了一個計劃,共錄取24名研究生。錄取博士生2名。

2.完成1998年研究生畢業分配工作。

3.製定1999年研究生招生計劃。

4.修改《北京市科研院所研究生管理工作條例》。

(顧問處)

二十六、開拓進取,協調服務,財務條件工作共創新局麵

1998年,我委條件財務工作,以“積極開拓科技資金來源渠道,充分完善和利用科研條件,以高質量的服務和規範化的管理為科技改革與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為指導思想,強化“服務協調”意識,開展了一係列工作並取得成效。

(一) 財政科技經費按預算執行,保障各項計劃順利實施

1.科技經費預算執行數仍按20%增長

1998年市科委科技經費預算執行數總額為48908.6萬元,其中科學事業費32967萬元,科技三項費15291.6萬元,均比上年增長20%;挖潛改造資金650萬元(專項用於各項計劃貸款貼息)。另外市長專項資金1833萬元;中央下達地方科技三項費3653萬元。

2.科技經費預算堅持“突出重點、優化支出結構”的分配原則

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原則是:“用好存量,確保科技事業穩步發展;用活增量,集中可調控資金;保證重點,優化支出結構”,為科研院所改革和發展,為重點發展的五大高新技術領域內的科技項目,提供必要的支撐條件。

科技三項費預算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自1996年起,逐步增大高新技術五大領域內重大攻關項目的投入比重。1998年五大高新技術領域共投入科三費10220.5萬元,占當年科三費支出的60.1%,比1997年提高了30.5個百分點,其中包括:電子信息4174萬元;光機電一體化1460萬元;生物及新醫藥2736.5萬元;新材料1031萬元;環保節能819萬元。

科學事業費中的市科技開發資金加大了對科研後勁和成果轉化項目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高技術實驗室(研究中心)、中試基地建設。安排市科技開發資金6069萬元,用於高技術實驗室及中試基地的經費4217萬元,約占總經費的70%。另外,為了促進院所科技體製改革,安排改革試點經費1000萬元。

3.科技周轉金使用效果良好

1996年建立的科技周轉金到1998年為止的情況:

申請使用周轉金基本情況:

多數單位使用周轉金注重信譽,效果顯著,如太陽能所、醫療器械所、自動化係統工程院、時代集團、桑普電器公司等。

根據財政部、市財政局對清理整頓周轉金的方案,科技周轉金要順應財政改革要求,研究製定新的使用管理辦法。

4.加強業務協調,提高資金調度能力

會同綜合計劃處召開專業處室業務協調會以及對口座談會,研究計劃、經費安排等問題,溝通信息,增進了解,做到及時調度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5.以貫徹實施《預算法》為契機,建立全市科學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製

為貫徹實施《預算法》,市財政局自1997年起對全市科學事業單位試行“零基預算”。

現在雖然處於過渡階段,但通過培訓和宣傳、布置,使各單位非常重視此項工作,保證全委係統按照財政要求,按質、按量全麵完成。

按照市財政的要求,在全係統進行清理檢查預算外資金帳戶及單位其他資金帳戶的工作,組織清繳財政專戶資金。在清理的基礎上,按每個單位隻保留一個基本帳戶的原則報批。

1998年第一次實行全係統月報彙總分析製度,加強財政資金形勢分析工作。

6.開展財會培訓,提高科技財務隊伍業務素質

1998年,由我委歸口管理運作的科學事業費約3.3億元,全市108家市屬科研院所共有財會人員650人,這是一支較龐大的科技財會隊伍。要用好、管理好科學事業費並充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有諸多因素,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科技財會隊伍業務素質的提高。為此,從1997年開始,我處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對財會人員開展業務培訓。1998年先後舉辦了兩個內容、五期培訓班和一期研討班,共計400人次。通過培訓、研討等活動,既提高了院所財會人員業務水平,又為他們營造了學習、交流機會,財會人員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二) 開拓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融資新路

1.建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融資擔保資金

為了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資金缺乏的難題,促進高科技企業,特別是一批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中小科技企業的迅速成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融資擔保資金報經市政府審議批準,於1998年6月26日開始啟動。“擔保資金”遵循政策性、科學性、高效性的原則來運行。

據擔保資金辦公室統計,截止1998年12月底,共受理申請擔保項目84項,通過初審31項,申請擔保額1.8億元;通過正式評估18項計1億元。北京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通過終審6項,申請擔保額3390萬元,其中科利華軟件公司已得到浦東發展銀行貸款800萬元,成為第一家由“擔保資金”提供擔保而取得銀行貸款的民營科技企業。中鐵技術開發公司相繼得到工商銀行貸款950萬元,其餘幾項在簽約中。

在實施擔保工作中,北京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北京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根據高科技產業發展規律和特點,製定了業務程序,建立了評價標準和探索反擔保模式。通過簡化程序、科學評審使擔保工作積極穩妥開展;同時積極組織項目,已篩選出1999年備選17項,申請擔保額1億元,為1999年擔保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擔保資金”的建立,為我市相繼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和另外兩項擔保資金創造了前提條件,開拓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融資新路,高新技術企業創業和發展的融資和風險投入問題初步得到解決。

2.充分利用信貸資金保障各項計劃實施

1998年,我委工業振興等四項科技計劃的68個項目共使用科技開發貸款2.15億元,每個項目平均使用強度為316萬元;五大銀行貸款餘額為19億元。除科技開發貸款外,一些企業和科研院所還建立起流動資金貸款渠道,如桑普總公司、北京市機電研究院、電器研究所等。

北京市商業銀行初步建立支持科技的信貸資金渠道。

(三) 為保障科技事業順利發展創造條件

1.北京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健康運行

我處重點抓了科儀裝備協作共用網的宣傳工作,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召開協作共用網周年工作總結會及區域協作共用工作研討會等,讓更多的用戶了解和利用協作共用網。北京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儀器總數75台,共承接完成對外服務項目2225項,1998年基本情況如下表。

1998年在協作共用工作中,開始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化服務,為技術創新服務。分別與時代集團、豐台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的北京國際科技企業孵化中心、市屬科研機構的30個高技術實驗室、1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了聯係,為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科學儀器裝備支撐條件。

為了保證協作共用工作正常地發展,五個發起單位決定再增加700萬元,使共用資金增至2000萬元。

2.開展市屬院所科學儀器改造工作,提高科學儀器使用水平

我處在對市屬科研院所儀器現狀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啟動了“北京市市屬科研院所科學儀器改造項目”。接受委托的裝備協作服務中心在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去年實施的改造計劃的基礎上,加大對一些量大、麵廣、具有一定示範意義的科學儀器的改造力度。

該中心共承擔了市屬14個科研院所、總價值600萬元的23台儀器的技術改造、維修和人員培訓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各機組反響強烈,普遍認為:通過技術改造,使儀器達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提高了科學儀器的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