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農業土地資源潛力分析(三)(2 / 3)

現代化農業商品生產基地的建設與發展是-個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過程,不可能同時沒蓋整個地區,倂要沐現出一個地域內農業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市場優勢以及農業內部協調的優勢,與料學技術的進步,資金力量的增強,商品率的提高,農業布以的合理調整同步發展。

三、京郊農業現代化商品生產基地的布局

(一)糧食商品生產基地的布局

1.現狀

京郊從1986年開始建設糧食基地,1990年全市糧食基地的麵積為19.27萬公頃(289.0萬畝),集中分布於郊區平原地區、山前暖區,一部分是原有基礎較好而又高產的耕地,一部分則是增產潛力較大的中低產田。

糧食基地的主要土壤為砂質和壤質衝積物潮土、洪積衝積物褐潮上、衝積物褐潮土及潮褐土。房山區的基地多數分布於複碳酸鹽褐土上,豐台的王佐、長辛店處在洪積衝積物褐土上,密雲基地則布於酸性岩類褐土、洪積衝積物褐土、基性岩類褐土及部分衝積物褐土性土上,懷柔基地大都在洪積衝積物褐土性土和洪積衝積物褐土上。靠近山地的山前糧食基地都是普通褐土,以洪積衝積物褐土和衝積物褐土為多。還有少許基地位於砂薑潮土和鹽潮土上。按土地資源評價分析,糧食基地大多分布在二等4級以上的土地,也有不少布局在低濕窪地和山前褐土崗台地、褐潮土高平地等三等土地上。

2.現代化糧食基地的布局

糧食生產是農業生產的主體,也是肉、蛋、禽等副食品生產的基礎。現代化的糧食商品生產基地應當是一個完整的糧食作物生產經營係統,既能充分發揮糧田的生產潛力,又能保證糧田的持續穩定高產。按照國家和北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現代化糧食生產基地的布局應滿足以下必要條件:①可以灌溉的平原;②中等以上土壤條件;③有一定投資力量;④技術裝備基礎較好,農民素質相對較高。

依據京郊糧食生產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實際情況,采取區域不平衡發展戰略,近郊區水源充足的地方以水稻為主,形成水稻、玉米、小麥生產結構模式;中郊區以小麥為主,形成小麥、玉米、稻穀、大豆生產結構模式I遠郊區以玉米、小麥為主,形成玉米、小麥、雜糧、裴類生產結構模式,因此,擬建立以下糧食生產基地:①冬小麥基地:主要在房山平原、呂平、懷柔平原、平穀瓶義平原、通縣東南部平原。②玉米(飼料)基地:主要有三片集中分布地,一是懷柔北部山區,延慶東部山區、房山山區;二是延慶姊水河平原、房山南部平原、順義西部平原;三是通縣南部及大興北部平原。③水稻基地:包括南北兩片。北片包括海澱區的海澱,東升、蘇家坨、溫泉諸鄉及朝陽區的窪裏、東小口兩鄉;南片包括大興北部諸鄉和房山永定河流域的長陽、葫蘆垡鄉,以及通縣的台湖、次渠、馬駒橋等鄉鎮。

在這些基地的劃定範圍內,大部分為一等地和二等地,部分為具有灌溉條件和投資條件的三等地或四等地。基地的土地條件較好,一般很平整,能灌溉,低窪易澇的低平地也有排澇排鹽條件。土壤主要為褐潮土、潮褐土和潮土,以及部分具灌溉條件的碳酸鹽褐土和洪積衝積物普通褐土、複碳酸鹽褐土,而有嚴重砂、漏、漬、鹽等障礙性因素的土地,除已經改造的鹽潮土和砂薑潮土外均未列入基地。

(二)蔬菜商品生產基地的布局

1.現狀

1990年,蔬菜占用耕地3.70萬公頃(55.55萬畝),總產量為35.6億千克。分布於全市遠近郊的常年菜基地有113個鄉。遠郊菜田分布比較分散,近郊相對集中且管理水平高。蔬菜基地大都布局在一、二等土地上和少部分三等地上。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環帶:

第一壞環帶為近郊菜田,包括朝陽、海澱、豐台、石景山及若幹近郊農場,以生產冬春細菜、高檔菜為主,投入產出高;第二環帶為遠郊平原菜地,包括順義、通縣、平穀、大興及永樂店、長陽、北郊三個農場,以生產夏秋“大路菜”等常年菜為主,品種較為單一;第三環帶為遠郊山區菜田,包括延慶、懷柔、密雲三縣,以延慶為主,供應直秋季淡季菜,是北京市蔬菜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基地建設已具有一定規模,但尚需按規定標準因地製宜進行調整和建設,基地的環境包括菜田的汙染要治理,設施要完善配套,此外,遠郊菜田基地的布局需要相對集中,以利於現代化管理與建設。

2.現代化蔬菜基地的布局

蔬菜基地的布局既要相對集中,又需相對穩定,即菜田的配置要與城鎮發展與建設及其它生產建設的長遠規劃相協調,避免經常更換菜田位置,否則不僅是投資的浪費,也是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根據蔬菜產、銷特點和城市的需要,大路菜的需求量將日益減少,高檔菜、細菜的需求量將顯著增加,而且隨之會出現冬、早春、秋淡季不足狀況。因此,在充分發揮現有基地功能的同時,應調整並擴大現代化基地的布局與範圍,輔之以外地調劑,以便保質、保量、多花色品種,均衡地為城鎮居民供應蔬菜。

按照充分發揮近郊潛力,大力完善遠郊基地,合理利用外埠優勢的要求進行布局,在城近郊曆史上形成的老菜區建設0.67萬公頃(10.00萬畝)現代化菜田,以溫室、大棚為主的永久性生產萊地;遠郊則要有計劃地在適合種菜的地區,穩定已建成的基地麵積,適當調整,可考慮在通縣北部的徐辛莊、宋莊和胡各莊;大興東部的長子營、青雲店、采胄、朱莊I順義北部的木林、北小營;平穀的城關鎮、東高村、峪口等建設基地。同時在遠郊山區充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優勢,發展一批特菜基地。使全市調市商品菜麵積保持2.27萬公頃(34.00萬畝)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