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推動首都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在首都中醫藥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
(2009年1月6日)
同誌們:
這次首都中醫藥發展大會,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從戰略高度推進首都中醫藥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題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麵落實新近市政府下發的《關於促進首都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推動首都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市政府非常重視首都中醫藥事業發展,從兩年前就開始著手對中醫藥工作進行調研,多次召開中醫藥老專家和中醫機構管理人員座談會,廣泛聽取發展中醫藥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又多次組織召開與中醫藥工作相關的市政府十幾個委辦局參加的工作協調會,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形成了《關於促進首都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郭金龍市長幾次聽取了彙報,決定以市政府的名義印發。
今天郭市長又在年末歲首工作十分繁忙、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撥冗來出席今天的會議,足以看出金龍市長、市政府對首都中醫藥工作的重視,據剛才趙靜局長講,市長親自來參加中醫藥工作會議是北京中醫藥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王國強部長也一直非常關注、關心和支持北京市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多次到北京來調研,也多次聽取我們的工作彙報。今天也是在外地出差的情況下專門趕來參加。一會兒衛生部王國強副部長和郭金龍市長還要對北京市的中醫藥工作作重要指示。希望各區縣、各部門和到會的中醫界各位同仁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麵貫徹落實。
下麵,我就如何貫徹落實《意見》,談幾點想法。
一、轉變觀念,充分認識中醫藥在促進全民健康中的作用
所謂轉變觀念,就是從國情、市情出發,樹立“大北京、大衛生、大區域、大部門”的思維和管理理念。衛生工作的著眼點,不能隻停留在治病上,而應該從促進居民健康入手,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控製;不能隻盯在北京自己的衛生資源和版圖上,而應該整合中央在京資源,開展區域省市合作;不能指望衛生部門一家管好衛生,而要各部門合作來共同推進首都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這就是“大北京、大衛生、大區域、大部門”的觀點。
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這是根據我國國情提出的建設我國基本醫療衛生製度的重要方針。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健康財富。中醫藥來源於中華民族幾千年同疾病作鬥爭的生活實踐,為維護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其防病治病的科學價值已經為千百年來的曆史所證明。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中醫藥不僅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醫學科學,其特有的理論體係、診療技術、養生保健方法和行醫模式蘊含著豐富的東方哲學和生存智慧,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點在基本醫療衛生保健的普及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一根銀針、一把草”在基本醫療衛生保健的普及上,具有成本低、毒付作用小、容易獲得的突出優勢是無可替代的。
中醫藥在養生防病、疾病治療上獨特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是現代醫藥難以替代的。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養生保健的意識和需求不斷增強,醫學模式也從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轉變。中醫根據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醫學思想,重視預防、崇尚治未病的醫學理念,倡導人們根據自身體質特點,在氣候、飲食、精神、運動和生活起居上適應自然規律,追求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是中醫在世界醫學史上的獨創,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符合現代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和需求,其在養生保健和對亞健康人群的調整、控製方麵具有的獨特優勢是現代醫學、其他醫學無法替代的。
中醫在疾病治療中重視整體的平衡協調、強調個體化診療的辨證論治方法,在病毒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婦女病及老年病的治療與控製上,治療手段獨到,取得的療效也是現代醫藥難以替代的。在應對一些病因一時難以明確的重大疑難疾病和新發傳染病方麵,中醫更具有辨證施治、應對靈活、及時有效的優勢。大家都記得在2003年突發的非典,首都中醫藥在搶救治療和臨床研究上發揮的突出作用,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好評,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能力。
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彙聚了全國最優質的中醫藥資源。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同仁堂等著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醫院、知名企業,152名國家級和北京市級老中醫藥專家,使首都中醫藥擁有的醫療、教育、科研和產業資源居全國前列。我市現有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560所,每個區縣都有政府舉辦的中醫醫院,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設置了中醫科、中藥房,86%的綜合醫院都建立了中醫科,已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係。
首都公共衛生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麵臨嚴峻挑戰。首都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如果按60歲以上為老年人的這樣一個標準,目前首都老齡人口已接近300萬。首都公共衛生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麵臨著急性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雙重挑戰。特別是隨著經濟發展、市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吸煙、酗酒、高鹽飲食、高脂膳食以及缺乏體力活動、精神心理緊張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健康危險因素日益增加,致使本市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居高不下,已成為影響北京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和突出公共衛生問題。據統計,我市慢性疾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我市成年人中高血脂、高血壓和身體超重的人群都占到人口的1/3左右,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超過了7%。不僅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而且高額的醫療費用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發展。這些患病人群,決定著首都的人口素質,而健康素質是人口素質裏麵最重要的指標、最顯眼的指標。所以,慢性疾病對我們的挑戰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