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國率先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率先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從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入手,從關注市民一生的健康出發,研究製訂了北京市全民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以宣傳倡導市民“限鹽、限油、禁煙、限酒、管住嘴、邁開腿”,建立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為主導,以向市民免費發放鹽勺、油杯、健康教育手冊、注射疫苗、對育齡婦女進行兩癌篩查等為手段,開展廣泛的社會動員,在全市居民中宣傳普及科學的健康知識與健康技能。同時大力開展健康城市的建設,在全市開展愛國衛生活動。在農村連續三年開展的全麵改水、改廁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今年又推動了全市160萬戶家庭參與的全市統一滅蟑螂集中行動。不僅關注人群,還要關注水、空氣和其他方麵,樹立大衛生觀念。
充分利用好、發揮好首都中醫藥豐富的優質資源,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需要。在首都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領域,從大衛生的角度出發,利用好首都中醫藥豐富的優質資源,充分發揮中醫簡、便、驗、廉和重視預防、崇尚治未病的特色優勢,正是堅持中西醫並重,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具體體現;是關注民生、促進全民健康,建設首都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途徑,關係到首都人民群眾的健康,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關係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因此,無論從盡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角度,還是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角度,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發展中醫藥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堅定不移地推動首都中醫藥的發展。
二、改革創新,推進首都中醫藥事
業又好又快發展
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的關懷、支持下,首都中醫藥的發展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為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長期以來影響和製約首都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層麵、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方麵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中醫藥以疾病治療為主的服務模式,沒有充分發揮出治未病的優勢;城鄉中醫藥發展不平衡,農村、社區居民看病難、看名中醫更難的矛盾還沒有比較好地解決;搶救性繼承工作力度不足,培養的新一代名中醫數量太少、成才太慢。致使中醫藥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發揮的作用、所占的比重與擁有的資源優勢還不相稱,我們的服務與人民群眾對中醫藥健康服務的需求還有差距。因此,必須通過製訂政策、改革體製機製、創新管理模式,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
發展首都中醫藥的根本目的就是:讓患病群眾都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讓未得病的百姓、亞健康的人群盡量少得病、晚得病、最好不得病,全麵促進首都市民的健康。為實現這樣的目標,《意見》在創新管理模式,改革體製機製,建立激勵製度上,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創新突破。這個意見已經發到大家的手裏,大家可能都看過了。
一是創新中醫執業醫師注冊管理模式。在全國率先試行允許公立醫院經驗豐富、水平高、群眾歡迎的名中醫師到執業注冊地點以外的社區、農村多地點行醫。過去,醫生注冊執業地點隻能是一個點,今後可以在執業注冊地點以外的社區、農村多點行醫,就是要充分挖掘和釋放優質服務資源潛力,鼓勵名醫多作貢獻。
二是改革公立中醫醫院運行機製,完善中醫藥服務補償政策。對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人員基本工資、國家規定範圍內津貼,今後由財政全額撥款,結束以藥養醫、以西養中的現象。通過完善對公立中醫醫院提供簡、便、驗、廉中醫藥服務的補償,並與中醫院中醫藥特色服務績效考核掛鉤,確保公立中醫醫院堅持為群眾提供公益性和準公益性的中醫藥服務。三是建立對中醫藥工作的獎勵、激勵製度。對傳授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繼承人的老中醫藥專家,政府將給予6萬~10萬元的獎勵。今天在這個會議上,一會兒郭市長將給予兌現這個政策。首都的國家級和市級老中醫藥專家有152人,是全國各省市中數量最多的,繼承和保留老中醫專家寶貴的學術經驗的責任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