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海澱區花園北路49號)
基本情況:在編職工2295人,合同製及派遣員工1101人。在編職工中有專業技術人員219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67人、副高級職稱268人、中級職稱899人、初級師698人、初級士159人。有中科院院士1人,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4人,長江學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1人,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人才獎勵7人。年內,麻醉科、心外科等專業引進了學科帶頭人。醫療設備總價值82734.7萬元。本年度購置醫療設備5753.9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設備100台、100萬元以上設備6台。
獲獎情況。醫院被評為首都平安示範醫院、北京市十佳人民滿意醫院和全國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機構設置:年內,成立了第一屆教授委員會;醫院租商業用房6800平方米,新生殖醫學中心樓啟用。改革與管理:繼續落實黨風廉政責任製,加強行業作風建設,重點是醫院內部招投標機製的完善與招投標的監督和小金庫自查工作。整合原有製度並製訂了醫院內部總的招標管理辦法、監督辦法以及評標專家庫的管理辦法,統一管理。開展了小金庫專項治理,完成自查和抽查,采取詢問、查看有關賬目記錄的方式對15個科、處室進行了重點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討論,提出整改建議。
醫療工作:門診2154065人次,急診252580人次,急診危重症搶救5143人次,搶救成功率92.9%。實有床位1264張,入院51961人次,出院51907人次,床位周轉42.99次,床位使用率93.45%,平均住院日7.9天,七日確診率99.88%,出入院診斷符合率99.73%,治愈率56.92%,好轉率40.39%,死亡率0.65%,住院手術3.14萬例。孕產婦死亡1人,新生兒死亡22人,圍產兒死亡35人。
全年審核臨床新技術、新業務93項,予以準入91項,對其中需申報和尚無收費標準的項目向市衛生局申報立項。
病案管理。完成51907份出院病曆的收集、整理、裝訂、歸檔。推廣使用電子病案。10份病曆參加北京市優秀病曆評選,其中4份病曆獲獎。在《中國病案》雜誌發表論文2篇,《中國醫療保險雜誌》發表論文1篇,在中國醫院協會病案管理委員會年會上發表論文6篇。
醫院感染管理。建立了手術平台的醫院感染管理體係、ICU平台醫院感染監控體係。改進了臨床科室醫院感染與傳染病管理量化考核體係;加強環境監測的管理;開展了手術切口目標監測;進一步加強臨床抗生素合理應用的管理,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50.83%;內科係統治療性用藥病原學送檢率50.5%;醫院感染病原學送檢率97.7%,外科Ⅰ類切口預防性抗生素使用率95.9%。大學生流感樣病例監測2286人次。全年培訓24次,其中全員培訓5次、書麵考核2次。完成科研論文6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3篇,會議交流論文1篇。醫院感染率0.64%。
醫保工作。加強門急診處方的質量管理,將門診處方管理列入科室績效考核指標體係中,采用平衡記分卡進行評估,通過財務、患者滿意度、內部服務流程以及醫生業務水平提高等4個方麵考核科室並與獎金掛鉤。同時,隨著DRGs的應用,將權重和綜合指數(CMI)作為科室考核的指標,並且將藥品和耗材消耗比作為醫院控製成本的重要指標與績效獎金掛鉤。全年醫保患者出院15457人次,醫保總費用26820.17萬元,次均費用17351.47元。醫療支援。全年派出924人次參加了衛生支農西部行、扶貧助殘白內障複明工程、健康快車、抗震救災、國家重大活動醫療保障等各項任務,涵蓋了新疆、西藏、四川、內蒙、寧夏、青海、雲南等18個省區。免費為貧困地區培養進修醫師40餘人。派出78名醫生到20餘家基層醫院進行指導。醫院還承擔著海澱區14家社區衛生服務的對口支援工作,2009年,對口支援社區門診出診醫師58人,出診120次,培訓社區醫師8人。年內,再次調整了衛生支農領導小組,新接收對口支援單位2家,對口支援單位達到了5家,分別是: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醫院、五原縣醫院,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醫院,北京市延慶縣醫院和延慶縣婦幼保健院。
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控製體係。製訂了手術室及ICU的醫療安全管理規範及標準,並從院內感染控製、設備維護與維修、淨化係統正常運轉等多個環節入手,按照常態和應急兩種管理模式進行整合,建立了全新的安全型手術室管理係統和ICU安全管理係統。初步建立了醫師技術檔案,保障了醫療安全。製訂了《關於醫療器械不良事件上報的管理辦法》和《突發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應急預案》,並指定專人負責。重點建設了集檢驗係統(LIS)、醫學影像傳輸係統(PACS)、電子處方係統、合理用藥監測係統為一體的門診醫師工作站,並在部分科室推廣了醫院電子病曆係統。成立了3支應急醫療隊,並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
護理工作:至年底,有護士1316人,其中合同製護士482人。本科以上學曆181人,占護理人員總數的13.75%,其中研究生學曆14人。醫院通過護士分層使用管理及護理全過程管理,使護理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調整護理管理架構,設置大科護士長、專科護士長等,強化了病房護理管理。成立了4個護理專業組,負責製訂護理專業質量管理標準、從事護理專業培訓、研究本專業前沿性問題等。ICU、CCU、RICU、急診科、手術室等被確認為北京市專科護士臨床教學基地。
全年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6篇,其中1篇SCI論文發表在《美國高級實踐護理雜誌》上。
科研工作:堅持“以學科建設帶動醫院發展,以項目建設帶動學科發展,以重點學科帶動一般學科發展,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共同發展”的戰略。注重學科梯隊建設,確定了二、三、四級正高級職稱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在醫教研人員中二級教授33人、三級教授67人、四級教授70人,副高級職稱224人。年內,出台了《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及青年學術骨幹遴選與管理辦法》,並遴選出第一期43名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和46名青年學術骨幹。醫院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於支持院內臨床重點項目,到年底,已有21個科室的47個項目獲得了資金支持,其中3個項目獲得了衛生部、教育部重大課題支持,2個項目獲得了部級成果獎。年內,建成了包含中心實驗室、動物實驗中心、幹細胞研究中心、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等組成的公共科研平台。中心實驗室與台灣冷泉港生物技術公司合作成立的基因芯片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臨床藥物試驗機構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重新認證並獲得資格證書,全年承接66項,實施51項,協議總金額873.18萬元。
全年發表科研論文539篇,其中SCI收錄97篇,涉及24個學科。申請院外科研項目263項,中標60項,總金額1212.2萬元。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體育總局科技進步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中華醫學三等獎1項。申請發明專利11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6項,獲得授權9項;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康複醫學科成為新的博士點,麻醉科、心髒外科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科室,本院博士點科室增加到2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