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祚皇帝,名延禧,字延寧,乳名阿果。道宗的孫子,父為順宗大孝順聖皇帝,母為貞順皇後蕭氏。大康元年(1075)
出生。六歲時封為梁王,加號守太尉,兼中書令。三年後,進封為燕國王。大安七年(1091),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壽隆七年(1101)正月十三日,道宗崩逝,延禧奉遺詔即皇帝位於柩前。群臣奉上尊號曰天祚皇帝。
皇上初登帝位,於是便大赦天下。並下詔對於在其父昭懷太字的冤案中遭耶律乙辛所誣陷的人,恢複他們的官職爵位,並把被籍沒的人放了出來,同時把被流放的人也召回了。
不僅如此,乾統二年(1102)夏四月二十七日,皇上繼續下詔誅殺乙辛黨人,同時遷徙他的子孫到邊疆,縱然如此天祚帝仍然不甘休竟挖開了已逝的乙辛、蕭得裏特的墳墓,並剖開他們的棺材,斬戮他們的屍體,然後將他們的家屬分別賜給遭他們誣陷被殺害者的家人。
耶律乙辛設計誣害天祚皇帝的父親昭懷太子,他的行為的確令人發指,然而逝者已矣,天祚帝既已將活著的人一一懲處,竟又將已逝去的乙辛、蕭得裏特剖棺戮屍,著實有點殘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冤冤相報何時了,做人做事都要留一份仁慈,不要像乙辛和天祚帝那樣不給自己留絲毫的餘地,最終隻能害人害己。
天祚帝錯聽奉先縱虎歸山
天祚帝天慶二年(1112)二月初十,皇上到春州,臨幸混同江釣魚,境外生女真酋長在千裏以內者,依舊例均要前來朝覲。當時恰逢“頭魚宴”,喝完酒之後,皇上憑臨殿前欄杆,並命令女真諸位酋長依次起舞,唯獨隻有阿骨打推辭說不會跳舞。皇上再三勸諭他,但他始終不肯聽從。
後來有一天,皇上私下對樞密使蕭奉先說:“前天的宴會上,阿骨打意氣豪邁,顧盼之間不同於常人,可以借口邊境事務誅殺他。否則,必定會留下後患。”然而奉先卻說:“
粗人不懂禮義,沒有大的過錯而誅殺他,恐怕會傷害向慕歸化之心。他即使有叛離之心,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加之阿骨打的弟弟吳乞買、侄兒粘罕、胡舍等人曾經隨駕狩獵,能夠點鹿射鹿,刺殺虎,搏擊熊。讓皇上很是高興,於是便晉升他們的官爵。就這樣天祚帝放掉了他日後的勁敵。
天祚皇帝既已發現了阿骨打的不同之處,但卻錯聽了樞密使蕭奉先的說辭,縱虎歸山,以至後來整個遼國都滅於阿骨打之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於正確的事情我們要敢於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能因他人之言就放棄立場。
天祚帝掉以輕心再縱阿骨打
天慶二年(1112)阿骨打在混同江拒絕為天祚帝跳舞,引起天祚帝的懷疑,然而由於天祚帝聽從了蕭奉先的說辭便沒有殺掉阿骨打,並放走了他。
然而阿骨打在混同江赴宴回府後,懷疑皇上得知他有二心,於是便大舉興兵,先兼並附近部族。女真趙三、阿鶻產抵拒之,阿骨打擄獲了他們的家屬。於是二人便趕赴鹹州向遼申訴,詳穩司將此事送交北樞密院處理。然而樞密使蕭奉先卻隻當作平常之事上奏天祚帝,而後仍舊將此事送交鹹州責問,想讓他悔過自新。後來多次征召,阿骨打始終稱病不肯到京。
天慶三年(1113)三月,登記諸道民戶,將大牢古山圍場地之居民遷徙於外地。與此同時阿骨打有一天竟然率領五百騎兵衝至鹹州,百姓大受驚恐。次日,阿骨打到詳穩司,與趙三等人在法庭上當麵互相指責。阿骨打不服,於是詳穩司就將他送交主管部門審訊。但他卻於某天的晚上逃走了。逃走之後他派人向皇上分辯說是詳穩司想殺他,所以他才不敢留下。此後皇上征召他再不肯來了。
阿骨打因懷疑皇上得知其有二心,而發兵吞並周邊部落,但是當遼國樞密使蕭奉先得知此事後卻隻將它當做平常之事上奏,而天祚帝不詳加調差、提高警惕,反而任由蕭奉先處置,使得阿骨打再次逃脫,以致日後他羽翼豐滿,覆滅遼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問題時要保持高度的警覺心,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威脅我們的難題,不然等問題擴大我們就無從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