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天祚帝為父平反(2 / 2)

天祚帝大意敗軍

天祚帝天慶四年(1114)

正月,皇上到達春州。當初,女真起兵,因為紇石烈部人阿疏不順從,女真便派遣他們部族的人撒改去攻討阿疏。阿疏的弟弟狄故保前來向皇上告急,於是皇上便下詔曉諭撒改不要繼續攻打阿疏了,但是撒改卻不聽皇上詔諭,繼續攻打阿疏,阿疏無奈隻得前來投奔遼國。而這時女真便派遣使者前來向皇上索要阿疏,但皇上並沒有遣還阿疏。

七月份,女真再次派使者來要阿疏,遼國不僅不肯放回阿疏,並且還派遣侍禦阿息保責問女真在邊境之上建設那麼多城堡的緣由。但是女真人卻以輕慢的語氣回答說:“

如果你們肯歸還阿疏,我們就像先前一樣地向你們朝貢,但如果你們不肯歸還他,那我們便不會停止繼續建築城堡。”於是皇上便征發渾河以北諸軍,增補於東北路統軍司。因此阿骨打便與其侄兒粘罕、胡舍等人商議,之後派銀術割、移烈、婁室、等人擔任軍帥,會集女真諸部兵馬,擒獲了遼障鷹官。等到他們一直進攻到寧江州時,東北路統軍司才把軍情上奏於皇上聽聞。當時皇上在正在慶州射鹿,聽說此事後他竟然毫不放在心上,隻派遣了海州刺史高仙壽統領渤海軍赴援。蕭撻不也遭遇女真兵士,雙方交戰於寧江之東,結果遼軍戰敗而回。

天祚帝先前屢聽蕭奉先之言沒能及時誅殺阿骨打,從而給了阿骨打豐滿羽翼的機會,然而阿骨打已然縱兵來犯,然而天祚帝仍然不以為意,隻派少量軍對前去抵禦從而拉開遼軍節節敗退的序幕。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居安思危的道理,不管我們取得了多大的成功都不能忽視任何的問題,否則小矛盾變成大矛盾終將不可收拾。

天祚帝賞罰無度失軍心

隨著天祚帝的一再大意女真大勢初成,遼軍初與之交戰而不能勝天祚帝便於天慶四年(1114)十月初一,以守司空蕭嗣先為東北路都統,靜江軍節度使蕭撻不也為副統,征發契丹奚軍三千人,中京禁兵及土豪兩千人,另外選派諸路武勇兩千餘人,以虞候崔公義為都押官,控鶴指揮邢穎為副押官,率軍屯駐於出河店。以對抗女真兵士。

兩軍還在對壘之時,女真軍卻暗渡混同江,突然襲擊了遼軍。以致蕭嗣先軍潰散,崔公義、邢穎、耶律佛留、蕭葛十等人戰死,得免性命的隻有十七人。蕭奉先害怕他的弟蕭嗣先會因戰敗獲罪,便向皇帝奏稱東征潰敗之軍沿路搶劫無數,如果不赦免他們的敗軍之罪,恐怕他們會聚眾生事,成為朝廷的禍患。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隻不過將蕭嗣先免除了官職而已。

因此諸軍互相傳言說:“力戰的會死去且沒有功勞,退卻的則獲得生路,又沒有罪。”所以士兵都沒有了鬥誌,見到女真軍便都奔逃潰散。

十一月二十一日,都統蕭敵裏(即蕭嗣先)等人安營於斡鄰泊以東,又為女真所襲擊,士卒大量死亡。二十三日,蕭敵裏也因兵敗免官。三十日,以西北路招討使耶律斡裏朵為行軍都統,以副點檢蕭乙薛、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耶律章奴為副統。十二月,鹹、賓、祥三州及鐵驪、兀惹均反叛附於女真。蕭乙薛前往增援賓州,南軍諸將實婁、特烈等前往增援鹹州,結果都被女真擊敗了。

天祚皇帝屢屢聽從蕭奉先的言論而不顧及法紀人心,致使軍心渙散,鬥誌喪生,以致女真勢如破竹,國土寸寸離失。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在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更是如此,遇到問題要能夠廣泛的聽取各方意見而不從偏聽偏信,這樣才有可能將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