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祚帝流亡以來,郡縣幾乎失陷了一半,於是皇上頗有些厭倦於政事的辛勞,便有了傳位的想法。皇上的諸皇子中以文妃所生的敖盧斡最為賢明,一向得人心。因此元後(寺裏懶)的兄長蕭奉先便十分忌恨他,唯恐他,妹妹生的皇子不能繼承皇位,於是便向天祚帝誣告南軍都統餘睹陰謀扶立晉王,並且誣稱文妃也知道詳情,最終文妃被天祚帝賜死了。
天祚年間皇帝親小人遠賢臣,以致人心離散,女真進犯,使得遼國痛失半壁江山,文妃一介女流卻不顧個人安危,敢為天下言,做歌諷天祚,最後雖難免一死,卻青史留名,為後世景仰,就連史家都不惜筆墨願為她寫上一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危急時刻,我們要敢為天下言,不計個人榮辱,為國家民族盡自己的一份力。
耶律倍初露鋒芒領東丹
義宗,名倍,乳名圖欲,太祖長子,母為淳欽皇後蕭氏。幼時聰明敏慧,好學,外表寬厚內心摯誠,神冊元年(916)春,被立為皇太子。
當時太祖問侍臣:“受天命的君王,應該事奉上天敬奉神癨。對於建立了巨大功業德行的人,我想要加以祭祀。先祭祀誰呢?”侍臣們都回答說祭祀佛。然而太祖卻說:“
佛不是中國教。”於是耶律倍便說:“孔子是大聖人,萬代尊崇之,應當先加以祭祀。”太祖聽了很是歡喜,於是便建了孔子廟,並詔令皇太子春秋二季行釋奠禮。
耶律倍曾經隨從太祖征討烏古、黨項,擔任先鋒都統,而後又經營治理燕地。太祖西征,留下耶律倍守京師,於是他便向太祖陳說了攻取渤海的辦法。天顯元年(926),他隨太祖征討渤海。攻下扶餘城後,太祖想要檢括戶口,耶律倍便上諫阻止說:“現在剛剛得到他們的土地就對人口進行清查,百姓一定不會安寧。如果趁如此破竹之勢,直搗忽汗城,攻下它是不成問題的。”太祖便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耶律倍與大元帥耶律德光擔任前鋒,在夜裏包圍了忽汗城,渤海王走投無路,請求投降。然而不久他又反叛了,太祖再次攻破了他。並將他的國號改為東丹,將東丹城命名為天福,之後便任命耶律倍為人皇王及東丹國主。又賜給他天子冠冕、服飾,建元甘露,即位執政,設立左右大相、次相及百官,一律用漢法。讓他每年進貢布十五萬端,馬一千匹。太祖曉諭他說:“
此地瀕臨大海,不能長時間留居,所以留下你來安撫治理,以體現我愛民之心。”太祖車駕將要回京時,耶律倍做歌進獻。並於殿前辭別去赴任,太祖對他說:“有你治理,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耶律倍哭著出來。於是便到了儀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