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隱,字完德,他長得高大魁梧,並且擅長騎射,被封為趙王。應曆年間,喜隱謀反,事情敗露後,皇上臨視谘問相關事宜,得到了他謀反的憑據,於是親自解開了綁著他的繩子將他放了。
但是不久,喜隱又再次反叛,這次皇上將他投入到了獄中。景宗即位,喜隱聽說有赦令,便自己擅自去掉鐐銬去上朝。皇上見到他後發怒說:“
你是罪人,怎麼竟敢擅自離開囚禁之所。”於是便下詔令誅殺了看守,而後又將他投入到了獄中。
待到皇上改元保寧時,還是赦免了他,並將皇後的姐姐嫁給他,不僅如此還恢複了他的爵位,而且還重新封他為宋王。
然而喜隱為人輕浮,做事沒有恒心,隻要他稍微得誌便驕傲自得。穆宗曾經召見喜隱,但他卻沒有沒有按時前往,於是便惹怒了皇上,皇上下令鞭打他了,他也因此惱怒怨恨皇上,又一次圖謀叛亂。失敗後他遭到了貶斥,而後又再次被召回宮中。被召回那天他正好看見皇上給劉繼元寫信,見皇上的言辭語意卑躬謙遜,於是他便勸諫說:“
本朝於漢為祖父,書信立意如此,恐怕有虧國體。”皇上聽後就馬上改正了語氣。也因此授他為西南麵招討使,命令他到河南索討吐蕃民戶,之後他又漸漸得到了提升和任用。
誰知他不知悔改竟然再一次誘導眾小人謀反,這次皇上下令給他戴上腳鐐手銬,並修造了獄城將他囚禁於祖州。宋降卒兩百餘人想要劫持扶立喜隱,但是因為獄城堅固無法進入,他們便立了喜隱的兒子留禮壽為帝,而後上京留守除室擒拿住了留禮壽。留禮壽伏誅,皇上同時也將喜隱賜死了。
喜隱身為親王屢次謀反,幸得皇上一再寬容,屢屢赦免他的罪過,然而他卻屢教不改,一再作亂,最終還是因為謀反將自己的性命丟掉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然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錯了並不可怕,但是可貴的是我們一定要能認清自己的錯誤並能及時的改正。
耶律浚不明就裏命歸西
順宗,名浚,乳名耶魯斡,道宗長子,母為宣懿皇後蕭氏。幼時即能言善辯,好學,通書文。道宗曾經說:“
此子聰明慧達,大約是上天所授吧!”六歲即被封為梁王。次年,隨皇上出獵,連射三箭,都射中獵物。皇上回頭對左右說:“
我祖先曆代相傳,騎射之術過人,威震天下。這孩子盡管幼小,不改先代之風。”後來遇到了十隻鹿,他竟射得其中九隻。皇上很是高興,於是便為他設宴以示嘉獎。八歲時,被立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兼領北南樞密院事。
當太子的母後被乙辛等人汙蔑陷害後,太子臉上常懷有憂戚之色。當時耶律乙辛為北院樞密使,每每想到此事心中甚是不安,唯恐有朝一日太子向自己報複。不巧的當時恰逢護衛蕭忽古去謀刺乙辛,事情敗露後,他被捕入獄。副點檢蕭十三就趁機對乙辛說:“百官和百姓都歸心於太子,您又不是世家門第出身,一旦太子繼立,我們這些人將置身於何地呢?”於是耶律乙辛便與同知北院宣徽使事蕭特裏特(蕭得裏特)
圖謀陷害太子。
他們暗裏派右護衛太保耶律查剌誣告都宮使耶律撒剌、知院蕭速撒、護衛蕭忽古陰謀廢舊君立新君。於是皇上便詔令審查此事,結果因為沒有證據,皇上便沒有治他們的罪。
但是乙辛仍不肯罷休,他又讓牌印郎君蕭訛都斡等人聲稱:“
查剌上次所告並非虛妄,我事實上也參與其謀劃,想殺耶律乙辛等人,然後扶立太子。我如果不講出,恐怕事情敗露後遭到連坐。”這次皇上相信了,就將太子幽禁於別宮,並由耶律燕哥審訊查驗實情。太子詳細地陳說了他的冤枉之情,他說:“我身為太子,未來帝位的繼承者,何必再追求什麼呢?您應當為我明察。”然而燕哥卻是乙辛的黨人,他竟然將太子所說的冤情改為對謀反一事供認不諱。皇上聽後大怒,便將太子廢為庶人。
太子將要出宮時,說:“我有何罪,落到這步田地?”蕭十三急忙嗬叱他上了車,並派衛士關上了車門。皇上將他遷徙到了上京,囚禁於上京城內。乙辛扔不放心,不久便派達魯古、撒八前往加害太子,太子死時年方二十,而上京留守蕭撻得卻謊報太子因病逝世。皇上很哀痛,下令有司將太子葬於龍門山。之後皇上想要召見他的妃子,乙辛竟暗裏派人殺掉了妃子。
皇上後來知道了他的冤情,悔恨無及,於是便追諡他為昭懷太子,並按天子禮儀將他改葬於玉峰山。乾統初年,他又追尊為大孝順聖皇帝,廟號順宗,妃蕭氏為貞順皇後。耶律浚有一子,名延禧,即天祚皇帝。
耶律浚,貴為一國太子就這樣糊裏糊塗的丟掉了性命,致死他都不清楚自己犯了什麼罪,聽來不僅讓人唏噓。事發後皇上與太子二人都沒有互相溝通的機會,就這樣糊裏糊塗釀成了一場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慘劇。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尤其要注意與他人溝通信息,這樣才不致發生不必要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