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的一生是飽受爭議的,在位十四年,大興土木,極盡奢侈,戰事不斷,搞得民不聊生,最終,民間起義不斷,各路義軍斷送了大隋朝的命運。
隋煬帝繼位之初,為了追求更加奢侈、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便決定遷都洛陽。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三月未,隋煬帝下詔讓尙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大將軍宇文愷負責營建東都。於是,朝廷展開了大規模的營建東都洛陽的工程,先後在河南征發了上百萬民工,卻因為過於勞累,那些民工當中的十分之七八的人死於工程修建過程中。
東都修建還沒有完成,隋煬帝在自己即位的第一年又開始修建大運河。大運河是中國曆史上最為浩大的工程之一,前後耗時六年,征發了上百萬民工。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裏,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係連接起來。大運河工程量極為浩大,傾盡了隋朝舉國之力。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為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襲,保衛邊疆安寧,隋煬帝又派人征發百餘萬人前往修築長城。長城西到榆林,東至紫河,綿延數千裏,工程也非常浩大。可是。可是,因為戰爭的原因,修了十來天就停止了,累死、餓死甚至是被打死的民工達到了十分之五六。
大業四年(公元608年)正月初一,隋煬帝下令征調黃河北部各郡的男女上百萬人開挖永濟渠,將沁水一直引到黃河和涿郡。這年的七月初十,隋煬帝又下令征調二十餘萬成年男子修築長城,以榆林為起點,一直向東修。
隋煬帝窮兵黷武,為了維護自己的專製統治,連年征兵作戰,勞民傷財。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派大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韋雲起率軍進至距契丹大營50裏處,突然發起進攻,擊垮了契丹軍,俘虜其男女4萬餘人。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隋煬帝派軍滅亡了吐穀渾。隋煬帝開拓疆域數千裏,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裏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昆侖山脈,對這些地方實行郡縣製度管理,使之歸入中國統治之下。隋煬帝還派兵三次征伐高麗,都以失敗告終,損耗巨大,幾十萬人在戰爭中喪命,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天下民不聊生,百姓生活窮困。
隋煬帝在位14年,在短短的14年中,隋煬帝不關心人民疾苦,視百姓如牛馬。為了滿足的自己的欲望,大肆興建土木,極盡奢侈,不斷挑起戰爭,邊境連年戰事。終究,國破人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老百姓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定遭唾棄。隋煬帝的很多做法雖然在後世中得到了正麵的評價,為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建築,大運河至今還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但是,他的很多做法脫離了實際,完全沒有考慮到百姓的困苦,終究民心向背,隋煬帝和他的隋朝被百姓拋棄。
高麗又稱高句麗,位於朝鮮半島北部,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因為高句麗鄰近隋朝邊境,兩國發生過一些矛盾,隋朝先後在文帝和煬帝時四次派大軍征伐高句麗。隋文帝期間一次,隋煬帝年間三次。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後,高句麗王高湯派遣使者向隋朝稱臣,被隋文帝分封為高麗王。隋朝經過多年戰爭與討伐後,平定四方叛亂,結束了南北朝的亂世,成為了自晉以來第一個統一起來的中央集權且又強大的隋朝。高句麗不敢主動出擊,但是害怕隋朝的雄厚實力會對自己產生不利,隻能廣積糧草,厲兵秣馬,積極備戰,籌劃一旦遭到隋軍侵犯時所應采取的抵抗策略。
隋文帝知悉這一情況極為不滿,這一年,隋文帝賜給高湯璽書,責備他“高麗雖然做了隋朝的藩附屬國,卻沒有盡到臣子應有的忠誠,在私下和賊子陳國關係交好”;並且說:“高麗王你認為遼河與長江相比,哪個更寬闊一下?高麗的子民和陳國相比,是多還是少?如果朕不是存有包容天下黎民百姓的心意,完全可以派遣一位將帥率軍前去問你的罪,根本用不著跟你多費口舌!之所以這樣做,是允許你改過自新。”高麗王高湯非常恐慌,上表向隋王朝請罪,不久病逝。
高湯的兒子高元即位後,隋朝加封他為高麗王,但剛剛即位的高麗王高元不理會父親臨終教誨,執意率領萬餘騎兵主動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隋文帝聞之大怒,下詔廢除高元的官爵,並任命自己的小兒子漢王楊諒和上柱國王世積為大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水陸兩軍共30人大舉進攻高麗。隋軍因孤軍深入,糧草不濟,又遇上大風大雨的惡劣天氣,瘟疫也開始在軍中流行,最後隻能無功而返。第一次隋朝與高句麗的戰爭雖然並沒有正麵衝突較量,但隋朝將士卻有十分之八九死於途中。
隋煬帝時又進行了三次征討高句麗的戰爭。
第一次出征是在大業七年(公元611年)二月,煬帝禦駕親征,並下討高麗檄文,為伐高麗做好準備。第二年春天,隋朝四方兵馬總共一百一十三萬三千人聚集涿郡,隋軍第一路人馬出發40天,涿郡的隊尾才走完,隋煬帝的禦營就綿延80裏之長。共有二十四路,分左右各十二軍,由宇文述等率領,繞道遼東進入高句麗。水路方麵,來護兒率領的江淮水師,由山東渡海先行登陸。隋軍水陸軍隊都遭到了高句麗軍隊的頑強抵抗和巧妙伏擊,兩路兵馬皆先勝後敗,迫不得已,煬帝隻好下令班師回朝,此一役,隋軍損失30餘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