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虞慶則功勞顯著(2 / 2)

虞慶則,原本姓魚,是京兆櫟陽人。他的祖上曾有人輔佐過赫連氏,於是世世代代在靈武安家,是北方的豪傑,當地人都很尊崇。他的父親虞祥,曾經擔任過北周靈武太守。

慶則小的時候身體非常強健,身高八尺有餘,性格剛毅果決,儀表堂堂,膽略過人,氣概不凡,尤其擅長說鮮卑話。他常常能夠身披幾十斤重的鎧甲,腰裏纏著兩節革建,騎馬奔馳,左右都能開弓。他非常的英明神武,本州其他的豪傑俠士都很欽佩他,也很敬畏他。

起初虞慶則以打獵謀取生計,中途的時候改變了誌向轉而去讀書,因為他很崇拜敬慕傅介子、班仲升的為人。後來他到北周做了官,任職中外府行參軍,不久又得到提拔,被任命為外兵參軍事,這個時候,他還承襲父親沁源縣公的爵位。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他被授予儀同大將軍的職務,升職為並州總管和長史。第二年,又被授為開府。當時稽胡多次發生叛亂,皇上派遣越王宇文盛、內史下大夫高赹領兵征討敵人,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了。

宇文盛、高赹在率兵班師回朝前,兩人暗暗商量,要找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來鎮守這裏。於是向皇上上表,舉薦了虞慶則,提議讓他鎮守原稽胡處。皇上立刻下詔,拜慶則為石州總管。虞慶則非常有威信,又能向人們施舍恩惠,因此他所管轄的境內長期太平,大家相安無事,秩序井然。稽胡人都非常仰慕欽佩他的仁義和道德,有八千多戶前來歸順。

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慶則晉升為大將軍,升職為內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同時又加封為彭城郡公,

任職營建新都總監。第二年冬天,突厥率軍侵犯邊境,騷擾當地老百姓,皇上任命虞慶則以元帥的身份前往征討。結果,部隊被敵軍包圍分隔,離開了營地,很多士兵抵擋不住寒冷,大概有一千多人左右手指被凍掉。偏將達奚長儒不聽命令,擅自出兵,私自率領二千多騎兵,想要從另外一條道路攔截敵兵,結果陷入重圍,被敵兵層層圍困,情況萬分危險。慶則為了大局,按兵不動,不出兵救援,達奚長儒孤立無援,孤軍奮鬥,最後全軍覆沒。最後,慶則偷襲了突厥的營地,燒毀了對方的糧草,援軍已到,突厥擔心被兩麵夾擊,隻好暫時撤兵。會朝後,皇上沒有追究慶則的責任,還嘉獎了他,不久之後又升任他為尚書右仆射。

後來突厥國主攝圖想要歸順隋朝,於是請求隋朝派遣一個有分量的大臣前往,充當使者,皇上下詔讓慶則出使突厥。開始的時候,突厥國主攝圖想要依仗自己強大的實力,意圖和隋分庭抗禮。慶則則拿過去突厥侵犯隋朝邊境的事情來責備他們,攝圖仍然不服氣。慶則的翻譯長孫晟又將其中的利害關係一一剖析給攝圖,最終,攝圖和他的弟弟葉護跪拜著接受了隋朝使者的詔書,答應稱臣,並定期朝貢,永遠作為隋朝的附屬國。

高祖平定陳國以後,外出巡視到了晉王府,設宴款待群臣。高赹等人手裏舉著酒杯為高祖祝壽。高祖於是說:“高赹平定了長江以南的地方,虞慶則出使突厥讓他們來投降,可以說他們兩個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啊!”大將軍楊素說道:“那都是因為您威武仁德之光的照耀,他們才能有如此成就!”慶則說:“楊素大將軍曾經出兵武牢、硤石,獲得大勝,如果沒有您的英明神武,是不可能攻克的。”於是和楊素二人相互揭短。禦史想彈劾他們,高祖說:“今日論功行賞,大家都應該盡興,不應該彈劾。”高祖在一旁觀賞大臣們行令飲酒。慶則上書說:“承蒙陛下賞賜酒宴,今天我應該盡情歡樂,但是禦史在旁邊,我怕自己喝醉以後說了不該說的話,被他彈劾。”高祖賞了一杯酒給禦史,然後命令他出去。慶則端著酒杯為高祖祝壽,大家都喝得非常高興。高祖對大臣們說:“喝完這杯酒,我祝願我們和我們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能夠富貴幸福。”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虞慶則又被轉任為右衛大將軍,不久之後改為右武侯大將軍,繼續為朝廷效力。

虞慶則一生為大隋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為隋朝的邊疆安寧、江山社稷做出了重大貢獻,高祖看重他的才能,非常器重他,予以重用。在隋朝人才濟濟的朝堂,慶則之所以能得到高祖的青睞,是因為他不斷立下大功,為大隋開疆拓土。在我們步入社會後,要想成就事業,就要不斷創新,取得更好的成績,得到重視,才能有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機會發揮自己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