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的三前的樣子,一個風仙道骨的白老人悄然出了鹹陽,先是南下六百裏,之後徑直往東四百裏,最後抵達東海之濱。
該處,有一孤立成崖的島,就挨著海岸,島上灌木叢生。但奇怪的是,島上幾乎見不到能移動的活物。
還有就是島附近的海浪尤為的凶猛,明浪暗湧犬牙交錯,過往船隻極難靠近。所以常年以來,也就少有人到的陡峭島上去過。
雖然少有人上過島,但從旁經過的人倒不至於一個都沒有,而據其中一些人的講述,時常能聽到島上有驚悚的叫聲傳出。
一時間流言四起,有人認為那島之上定然盤踞有大量的妖怪,或者有凶狠大妖,而那些聲音就是這些妖物所出的。
居住在離島不算太遠的岸上的百姓,以及時常從旁出海捕魚的漁民,習慣管這個島叫做是妖魔島。
雖出海捕魚的都是膽大搏命之人,但麵對妖鬼邪魅,還是忍不住會怵,而不願過於靠近。更何況島附近海域也少有魚類可捕,大夥也就更不願靠近那裏了。
但那儒雅老人來到東海之岸之後,徑直就要出海,而且要到那島上去。
有漁民正好出海捕魚歸來,便好心想要勸阻老人,好歹,以免老人白白丟了性命。
無奈的是,老人看似儒雅冷靜,卻固執的很,非要出海到那島上去。
苦勸無果之後,心地善良的漁民不願看著老人就這麼葬送了性命,便要親自劃船將老人送到島附近。希望老人見到島的古怪之後,能夠“懸崖勒馬”。
殊知被老人笑著婉拒,仍舊執意要去那裏。
既是出海,那自然是需要船隻的,且島附近的海水古怪近妖,凶猛的很,更是需要大的穩固的船隻。漁民好心要借老人穩固船隻,卻再次被老人婉拒。
漁民很是不解,又是好一頓苦口婆心。
約莫是盛情難卻,老人終究還是接受了漁民的幫助,但讓漁民哭笑不得的是,老人僅僅隻是借了一支船槳而已。
“島附近的東海之水何等凶險,難不成他還想單憑這一支船槳渡海?!”
初時所有漁民都以為老人是瘋了,直到親眼看見老人腳踏一支船槳,飄搖出了東海,漁民們這才恍然,原來是遇見了活神仙。
風仙道骨的老人不是別人,正是奉了三代帝王之命負責鎮守驪山的司掌大人,袁夢方!
而袁夢方所要去的島,也不是籍籍無名,正好相反的是,該島赫赫有名,或者更準確的是凶名赫赫。
隻因為該島的名字叫“斬妖台”。
不去那些普通百姓,就是江湖中人,也極少有人到過,或者親眼見過這東海斬妖台,但“斬妖台”這三個字並不陌生,甚至可以的上是如驚雷貫耳。
“驪山腳下跪萬民,斬妖台上斬萬妖”,這是民間的一個法,雖驪山與斬妖台有些風牛馬不相及,但也由此可以看出斬妖台的名頭之大。
斬妖台上到底有沒有斬殺過萬妖,這一點無從考證,但斬妖台上斬過妖聖這件事情卻是千真萬確的。隻不過五百年來,事實漸漸被人們傳的走了樣,多數的人以為這隻是一個書生與狐妖的動人愛情故事而已。
一槳渡海的袁夢方此刻站在島的崖頂上,望著身前那被已然快要瘋長草木完全淹沒的斬妖台,有些愣愣出神。
這位修為高深莫測的司掌大人看起來有些思緒飄飛,難道是情不自禁地將自己置身於五百年前的滅世風雨中了?
良久,司掌大人終於回神。
司掌大人看著那瘋長草木,不由得歎氣一聲,搖頭苦笑道:“還是我司台看著討喜一些。”
老人目光如電,管中窺豹,透過瘋長草木窺探到了裏麵的那古樸石台。
就大而言,該古樸石台足足有三個司台大,甚至還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