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作家畢淑敏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寫道: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其實,我們“感恩”父母並不難。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知恩圖報是做人的良心。對生養自己的父母,心懷一份感激之情、存有一種報恩之心,是人類最基本的樸素情感。
思考與互動
請你讀一讀下麵的小詩,並續寫內容:
感恩吧!給我們的父母!
不要說沒有時間!不要說沒有精力!不要說忙過這一陣!現在就去做!就現在!
省兩分鍾打一個電話,告訴父母在一次爭吵中的錯誤!
省一次在咖啡店閑聊的時間,幫助父親做一次菜;
省下一集肥皂劇的時間,聽母親嘮叨一下生活的瑣碎;
省下一筆買名牌衣服的錢,為父母添置一些日用必需品;
省下一次逛商場的時間,陪父母聊聊天;
推掉一次無聊的應酬,與父母一起吃一頓家常飯;
他們的房間可能有點亂!讓我們替他們整理!
他們可能大小便失禁,讓我們做他們的第三隻手;
他們可能好長時間沒有洗澡了,讓我們幫他們擦擦身子;
……
感謝師長,教我做人
生活中,我們要感恩老師,是老師給了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老師給了我們照亮人生道路的燈塔,是老師給了我們在人生大海上奮力拚搏的船槳,我們要感恩尊長,是尊長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人倫道德,什麼是新陳代謝,什麼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什麼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什麼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馬其頓王亞曆山大說:“我尊重亞裏士多德如生身之父,因為如果說我的生命屬於父親,那麼賦予生命價值的所有一切都屬於亞裏士多德。”
感恩是敬重的,許多有成就的人都非常注重感謝師長。
孔子死後,弟子子貢悲痛萬分,在墓旁結廬而居,一直守墓6年。居裏夫人在諾貝爾獎頒獎會上,親手將鮮花送給恩師,以表達她的感激之情。
偉人毛澤東小時候在家鄉念私塾,當時有一位老師叫毛宇居。毛老師見毛澤東機敏過人,很是喜歡。毛澤東也很敬重這位老師。1959年,已是黨和國家主席的毛澤東回到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吃飯,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師。當毛澤東向他敬酒時,毛宇居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卻說:“尊老敬賢,應該應該!”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非常敬佩徐特立先生。1937年徐老60壽辰時,毛澤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賀信。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1947年徐老70壽辰時,毛澤東又題詞“堅強的老戰士”送給他,表示尊敬和祝賀。
更為難得的是,對於有缺點和錯誤的老師,毛澤東也能正確對待。
張幹是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的校長。由於他維護舊的教育製度,引起學生不滿,毛澤東帶頭發起了“驅張運動”,使張幹不得不離開了一師。解放初期,毛澤東了解張幹離開一師後,沒有在反動政府裏做官,而是一直在學校教書。在與朋友談話時說,張幹當時很年輕,很有能力,完全可以往上爬。他不向上爬,而是老老實實教書,這就說明他不錯。後來,毛澤東對張幹從思想上和生活上都給予了熱情的關懷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