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1)(3 / 3)

著名的戲曲演藝家梅蘭芳先生曾向齊白石學畫,作為弟子,經常為齊白石磨墨鋪紙,而他的畫藝也受到齊白石的賞識。

後來,梅蘭芳在戲曲行由於演技高超,事業如日中天,與此同時,曾為其師的齊白石卻生活儉樸,衣著平常,經常不被人理睬。但是,梅蘭芳並不以自己是戲曲界的名角而輕視齊白石。在公共場合,梅蘭芳總是恭敬地同他交談,常常使得在場的賓客驚訝不已。

為此,齊白石特地畫了幅《雪中送炭圖》贈與梅蘭芳,並題詩:“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說姓名。”

梅蘭芳與齊白石兩位藝術大師的友誼一直維持到終生,為後人所景仰。

想想吧!回想師長那慈祥的目光!那親切的叮嚀!那教誨的話語!那溫暖的鼓勵!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春夏秋冬!

讓我們和師長在一起談談心,邀他一起參加聚會,一個短信,一個電話,一句祝福的話,一張賀卡,一朵鮮花,一曲好聽的歌……沒有鄭重的承諾,沒有刻意的裝飾,讓真情自然流露,讓師生情誼延綿悠長……

因為一位位師長,我們的人生才充滿快樂,充滿夢想,充滿動力,充滿智慧。讓我們常懷感恩之心,感謝成長路上遇到的每位良師吧!

思考與互動

1. 你有銘記在心的恩師和尊長嗎?請寫下他們的名字和對你的教誨。

2. 想一想,你能做些什麼,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

感謝朋友,給我關懷

人生在世,擁有朋友的日子是快樂的,我們應當對朋友的關懷、信任、寬容、善待心懷感激。“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歲寒知鬆柏,患難見真情”,真正的朋友,讓你永遠都有一種堅實的依靠,他們不僅願意和你同嚐甘甜,而且能夠和你共擔苦難,甚至以生命來踐行對你的承諾。

一天,有兩位朋友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麵臨死亡。這時天神出現了:“我的孩子,前麵一棵樹上有兩個果子,吃下大的那個,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而小的那個,隻能令你苟延殘喘,最終還會極痛苦地死去。”

兩個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發現了一棵樹,也發現了樹上的兩個果子。可是,他們誰也不去碰那個會給一個人帶來生命之光的果子。夜深了,兩個好朋友深情地凝望著對方,他們都相信,這是他們的最後一晚。

當太陽從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時候,其中一個朋友醒過來,他發現,朋友走了,而樹上隻剩下了一個幹幹巴巴的小果子。他失望了,不是因為死亡,而是因為朋友的背叛。他悲憤地吃下了這個果子,繼續向前方走去。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他看見了倒在地上的朋友,朋友已經停止了呼吸,可是他的手裏緊緊握著一個更小的果子。

把生的希望留給朋友,把死的恐懼留給自己,我們不能單單隻用“偉大”這兩個字來表達內心的感受,使朋友的生命得到延續,這種友情已經達到了一種極致。

文豪歌德與席勒的友情,可謂一部令人驚歎的傳奇。

歌德生於貴族之家,25歲時他便寫出了轟動歐洲的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並曾擔任魏瑪公國要職主持大政,可謂聲名顯赫。而比歌德小10歲的席勒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

還在學校讀書時的席勒就為《少年維特之煩惱》深深傾倒,從此他開始夢想結識歌德。當歌德回到魏瑪城,席勒想盡一切辦法吸引歌德的注意,甚至公開批評歌德的著名劇作《哀格蒙特》,可等來的卻是冷淡和漠然。1793年,庫勒主持出版文藝雜誌《季節女神》,再三向歌德約稿,但依然被拒絕。因為當時44歲的歌德已是大師級的權威,而席勒隻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後輩。

席勒並沒有因此放棄。1794年8月23日,他給歌德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在這封信中席勒對歌德表現出同代人難以企及的深刻理解,終於感動了歌德,二人的友誼曆久爾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