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綺珊:不晚,萬事自有定時(3 / 3)

黃綺珊是一個性情中人,有人說她比較怪,也有人說她比較真。在感情方麵,黃綺珊更是是一個自然流露的人。在《我是歌手》舞台上,她曾將一曲《剪愛》唱得幾度淚奔和臨近失控,很少有人知道這首阿妹首唱的歌曲就是塗惠源在同黃綺珊離婚後創作的,恐怕沒有人比黃綺珊更加了解歌曲中感情的深意。在媒體和公眾麵前,黃綺珊並不刻意隱瞞這段感情的深刻和傷痛,在《魯豫有約》現場她就深情甚至羞澀的描述了當時感情帶來的傷痛和闊別十年重逢時的心境。

然而,對於現在的感情生活,黃綺珊表示“這是私事,不想多談”。“我不是一個喜歡曝光和故意回避的人。我做任何事情都會很自然,我不願意故意去談什麼。我也願意和我老公在街上挎著胳膊走來走去。”

私事不提,但談到音樂事業上的幫助,黃綺珊就滔滔不覺地說起來:“我認為他(黃綺珊丈夫,團隊音樂總監張鷹)音樂的才華和欣賞的水準在我之上。他常常會給我聽很多我意想不到的音樂,他聽的音樂會互補到我平時不聽的這部分來。他常常會讓我聽一些很接地氣的東西,並引導我去思考。”

黃綺珊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判若兩人,“我很願意和生活融在一起。我也會去菜市場買菜。我和我先生就講,我們就真真實實做自己,不要遮遮掩掩。所以我倆經常牽著手在大街上走一走。他也是那樣一個真實的人,非常不喜歡搞假。”

我隻是歌者

《一起來》不在雲端,新作品要接地氣

對於當下流行的“獨創音樂風”,黃綺珊不以為意,她對旋律和歌詞的創作毫不熱衷,甚至無意嚐試。

實際上,黃綺珊對音樂領域內的專業劃分非常在意。隨性的黃綺珊經常寫一大堆旋律和歌詞後“遺棄”,至今未完成過一首完整歌曲。“我很崇尚職業的專屬性,我不喜歡跨行業。什麼人都去搞一搞弄一弄就好煩啊。你唱歌就唱好歌嘛,又不是說其他人不願意幫你,你可以邀請他們和你一起工作,這是一種共存的態度。我並沒有去專門學習音樂的作曲,所以寫出來就會很奇怪,自己都過不了這關。我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歌者。”

談到“數量高於質量”的原創風,黃綺珊認為:“對這種狀況我會沉默,因為不能打擊人家,人家有那個熱情去做。如果從專業的角度上講要嚴格要求,如果從玩兒的角度上講還是可以被允許的。”

人們印象中,黃綺珊善於唱大歌,有高難度的飆高和強弱音的高技術轉換。然而這次《一起來》則是黃綺珊“落地”的大膽嚐試。《一起來》相對於《隻有你》和《驕傲》確實是種親切的改變,就像“黃媽”自己說的:“至少這首歌你們也可以唱。”

然而,也許對於很多人,《一起來》這首歌是“不夠”的,因為它沒有講述黃綺珊27年來音樂和人生道路的起起伏伏,沒有故事和渲泄,沒有高難技巧的展示和內心的獨白。但對於黃綺珊,《一起來》這首歌又是“足夠”的。黃綺珊對記者說:“現在,關注他人比表現自己更為重要。因為音樂最終的目的就是幫助和解決(人內心的問題),而不是局限在自我張揚。”她同時表示:“我喜歡人性真實的表達,更接地氣的表達。《一起來》的品質是好的,而且可貴的是——它不在那個雲端上。”黃綺珊表示希望以後音樂作品都要源於生活,接“地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