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綺珊:不晚,萬事自有定時(2 / 3)

在接受采訪時,記者本以為對過去的“挫敗”的回憶會讓黃綺珊的情緒產生波動,然而沒想到的是她敘述自己的過往經曆時就像在講一個旁人的故事。

1986年出道的黃綺珊與歌壇“大姐大”那英是同時代的歌手。然而就在那姐“大紅大紫”的時候,黃綺珊卻隱退歌壇,在新加坡定居。

是她心灰意冷了麼?是她放棄掙紮了麼?黃綺珊在當時遠沒有人們想得那麼超脫。尤其是首張專輯《隻有你》發表後,未能收到預期的反響,她陷入了迷茫:“我不明白以我這樣的唱功,這樣的條件,怎麼會不火呢?”那之後,黃綺珊曾不斷地問心中的神:“你給我這麼好的天賦,但為什麼不給我那個結果?”然而沒有回應,一度陷入苦悶和絕望的情緒中的她不能自拔,甚至想到了輕生。

采訪中,在敘述這段漫長的煎熬的歲月時,黃綺珊隻流露出淡淡的平靜:“人生路上有很多悖逆,有很多內心欲望的掙紮,也有很多自己‘所謂的’光榮夢想,那些都是在我有信仰之前發生的事情。”

黃綺珊口中“所謂的”光榮夢想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信仰的力量帶給她自省的內心,使她逐漸認識到“歌唱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真真正正擁有這些天賦是為了什麼”。同時黃綺珊調整了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次序。“過去我的認識就是黃綺珊你除了唱歌啥事兒也不會幹,當時我就覺得自己是為了唱歌而生的,然後就驕傲得一塌糊塗。後來我發現自己除了唱歌以外還可以做好很多事(笑)。”黃綺珊在新加坡神學院進行了包括指揮、崇拜設計、和聲學在內的多門功課的學習。此外,課業之餘她迷上了網球,並參加多項目賽多次獲獎。黃綺珊表示很享受這些“另外的喜悅”。

人生轉折點

兩期“我是歌手”,一場意外爆紅

黃綺珊沉澱了十年,但她的音樂事業並沒有從此沉寂。在她課業最繁忙的時候,《我是歌手》的導演洪濤找到了黃綺珊,並邀請她參加節目。然而,一通電話是沒可能激發黃綺珊“回歸舞台”的激情的,黃綺珊對記者說:“我當時根本不想參加,完全不想參加,我說我在讀書。那時每天就是為了作業頭疼,但我覺得那樣的辛苦是很單純的。這時候突然冒出這樣一個事情來,我就想:哇塞,這是什麼事啊!”

洪濤是執著的,對怎麼也不答應參加節目的黃綺珊更是窮追不舍,“他一直鼓動我,拿《我是歌手》韓國版給我看。一直很想從我臉上捕捉到‘我同意’的那個表情。”最後,黃綺珊終於被打動了,並懷著“為自己賺點學費”的初衷同意錄兩期——隻錄兩期,之後回神學院繼續上課。

舞台上,黃綺珊的演唱震撼了現場以及電視機前無數觀眾,這一次她真的紅了。隨後各種機緣和努力推動著黃綺珊不止兩期地站在了《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她表示這是“上帝為我準備的最好的禮物”。“洪濤對於我來說是一個貴人”,黃綺珊很感歎地說。

信仰為黃綺珊帶來平和的心態和清醒的認識。以前為何不“火”,到了被稱為“黃媽”的年紀才“火”是不是晚了?黃綺珊認為“萬物有定時”,“其實我是一個現場歌手,喜歡Live 喜歡樂隊喜歡舞台,喜歡做真的事情,我靈魂上是這樣一個人。因此,在這個“真”的時代到來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一種貼合。”

生活在繼續

照樣去菜市場,和老公牽手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