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讀懂母親,感恩母愛(2)(3 / 3)

當父母對你做某件事持不同態度或指出你不該這麼做時,你原本生氣或難過的心理產生了逆反,似火上澆油,於是,你不假思索的一句話勾起了父母幾多傷心事。不用我們管,你怎麼長這麼大?不用我們管,你會有今天嗎?聽到這句話,承受力強的父母可能會白你一眼,承受力弱的父母,輕則嘮叨幾句,重則罵你一場。如果我們注意一點兒,這麼說:“現在,我已經成人了,讓我自己來處理吧。”不挺好嗎?

“我早知道是這樣!”

這是一句責怪的話,表示在你預料之中;也是一句提示的話,表示你早有準備了。但當父母聽到你這句既在預料之中又是早有準備的話時,他們是怎麼想的?本來下班後你六點半就該到家,可你九點半才回來,父母看不見你回來急得一趟趟往門口跑,惟恐你出啥岔子,回來後問問情況,結果你來了這麼一句,他們能不傷心嗎?假如你一進門便把遲歸的原因說出來:“給同事幫了個忙。”他們不就放心了嗎?

“看看你們幹的事!”

這種譴責的話一出父母在知錯的同時也討到了沒趣。但這沒趣卻是一片關心呀!關心得不到好報,父母心裏是什麼滋味?本來父母操勞著給你擺下一桌酒席讓你招待朋友就很辛苦了,可又怕你們喝多而說了兩句,結果朋友走後你卻來這麼一句。如果你跟父母說清:“我們不多喝酒,隻是在一塊聊聊。”不就沒事了嗎?

“我會還你們的!”

當你用借債的口吻向父母說出這話時,父母心裏肯定“咯噔”一下。俗話說:養兒防老嘛,咋這孩子還沒成家呢倒跟我們分開你們和我了,難道我們做父母的就為了得到這種結局嗎?其實以你來說,隻是想在父母跟前體現出你能自食其力了,但卻忽視了幾千年留下來的習慣,親情難分。如果你說成:“我要用借貸的方式買下這東西,這樣便於我平時注意勤儉節約少花錢。”父母不就不生疑了嗎?

“你們真沒用!”

這句話一出口,不亞於抽了父母一個耳光。父母的本事多大,並不全在他們自身,我們不是還講究個天時地利嗎?況且哪有父母不為兒女著想的呢?隻不過他們在盡了全力也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才向你吐露了真情。何必苦苦相逼呢?不如安慰他們說:“別著急,以後再說,哪兒有什麼事都一辦就成的呢?”

“就不!”

這句倔強的話有時會把父母氣得目瞪口呆、啞口無言。不管父母在社會上地位多麼低下、能耐多麼的小,應該不管你聽不聽,都不該用這種回絕的口氣來拒絕,否則,他們會很傷心。不如說成:“我現在正有事,一會兒再做好嗎?”

作為兒女,盡量少說傷父母心的話,畢竟他們對你有生身之恩養育之情啊!

便當裏的頭發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裏,很多同學往往連帶個像樣的便當到學校上課的能力都沒有,我鄰座的同學就是如此。他便當裏裝的菜幾乎每天都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當卻經常裝著火腿和荷包蛋,而且這個同學每次都會先從便當裏撿出頭發之後,再若無其事地吃他的便當。這個令人渾身不舒服的發現一直困擾著我和其他同學。

“可見他媽媽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飯裏都有頭發。”同學們私底下議論著。但為了顧及同學的自尊,又不能表現出來,總覺得好肮髒,因此對這位同學的印象也開始大打折扣。

有一天學校放學之後,那同學叫住了我:“如果沒什麼事就去我家玩吧。”

雖然心中不太願意,不過自從同班以來,他第一次開口邀請我去他家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絕。

隨朋友來到了位於漢城最陡峭地形的某個貧民村。

“媽,我帶朋友來了。”房門打開了,他年邁的母親出現在門口。

“我兒子的朋友來啦,讓我看看。”但是走出房門的同學的母親,隻是用手摸著房門外的梁柱。

原來她是雙目失明的盲人。我頓時感覺到一陣鼻酸,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同學的便當菜雖然每天如常都是豆豉,卻是眼睛看不見的母親小心翼翼幫他裝的,那不隻是一頓午餐,更是母親滿滿的愛心,甚至連摻雜在裏麵的頭發也一樣是母親的愛。

母愛震天

在土耳其旅途中,巴士行經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導遊說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地襄後的第二天……

地震後,許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國來的救難人員不斷搜尋著可能的生還者。

兩天後,他們在縫隙中看到一幕難以置信的畫麵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頂著不知有多重的石塊;一看到救難人員便拚命哭喊著:“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經撐了兩天,我快撐不下去了……”她7歲的小女兒,就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裏。

救難人員大驚,賣力地搬移上麵、周圍的石塊,希望盡快解救這對母女,但是石塊那麼多、那麼重,怎麼也無法快速到達她們身邊。媒體拍下畫麵,救:難人員一邊哭、一邊挖,辛苦的母親一麵苦掙等待著……

救援行動從白天進行到深夜,終於,一名高大的救難人員夠著了小女孩,並將她拉了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母親急切地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