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放開胸懷(1)(3 / 3)

失誤是猛醒的良藥,是正確的先導,也是寶貴的經驗。失誤並不都是錯誤,有的甚至有神奇的結果和重大的發現,使人頭腦清醒而奮發。

7黑色的筆

新加坡名作家尤今有這樣一次經曆:

當記者時,筆是隨身工具,一日不可或缺。

一回,托一位同事為我買圓珠筆,再三囑咐他:“不要黑色的,記住,我不喜歡黑色,暗暗沉沉,肅肅殺殺。千萬不要忘記呀,12支,全不要黑色。”

次日,同事把那一打筆交給我,天哪,我差點昏過去:12支,全是黑的。

責他、怪他,他振振有詞地反駁:你一再強調黑的,黑的,忙了一天,昏沉沉地走進商場時,腦子中隻有印象最深的兩個詞:12支,黑色,於是就一心一意地隻找黑的買。

言之成理,我啞口無言。

當時,我如果言簡意賅地說:“請為我買12支筆,全要藍色。”相信同事就不會買錯了。

從此以後,我無論說話、撰文,總是直入核心,直切要害,不去兜無謂的圈子。

談話中過度陳述理由想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結果卻適得其反。凡事都要直奔主題,不可口羅口羅嗦嗦。

8無人關心的土撥鼠

有位醫學院的教授,在上課的第一天對他的學生說:“當醫生,最要緊的就是膽大心細!”說完,便將一隻手指伸進桌上的一杯尿液裏,再把手指放進自己的嘴中,接著又將那杯尿液遞給學生。看著每個學生都忍著嘔吐,他照樣把探入尿杯的手指塞進嘴裏,笑嘻嘻地說:“不錯,你們每個人都夠膽大,隻可惜不夠心細,沒有注意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進嘴裏的卻是中指啊!”

有位法學院的教授,上課時說了一個故事:有3隻獵狗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一個樹洞,居然從樹洞的另一邊跑出一隻兔子,兔子飛快地向前奔跑,並跳上另一棵大樹,卻在樹枝上沒站穩,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觀望的獵狗,兔子終於逃脫。故事說完,許多學生提出他們的疑問:兔子怎麼會爬樹呢?一隻兔子怎麼可能同時砸暈3條獵狗呢?“這些問題都不錯,顯示了故事的不合理性。”教授說,“可是更重要的事情,你們卻沒問——土撥鼠到哪裏去了?”

有位教美術的教授,在談到國畫家使用的顏料時說:“將貝殼燒烤之後,磨成細粉,再以膠調和,可以做成白色的顏料。”接著,教授便舉行考試,其中有一個是非題:如果你在海邊撿到了貝殼,帶回家放進烤箱,以500度烤上30分鍾,再拿出來磨成粉,以膠水調和,可以做成黑色顏料。結果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看完這個題目,便十分自信地答“是”。粗心大意,自以為是,做事沒有足夠的細心和耐性,是通向錯誤的險途。

9把怨恨寫在沙上

阿拉伯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3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之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

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讓恩怨和不愉快都隨風去,人生才會和諧美好。

10新年的願望

一家人吃年夜飯。

“談談你們的新年新願望!”父親對三個孩子說,“看看誰的最高明。”

“我的願望是樣樣考第一!”剛進大學的大兒子說。

“我的願望是希望能不惹爸媽生氣!”就讀高年級的二兒子說。

“我沒有願望……”小女兒講。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隻知道要存錢買一套故事書。”

每個人都報以最熱烈的掌聲,因為當別人還在“願望”時,她卻已經決定要“做”。

人生不能沒有願望,正在做的也許隻能算半個願望,然而許多美好而熱烈的願望往往趕不上半個願望的光芒。

11再撥一次

我們經常在正忙的時候聽到電話鈴響,而沒能立即接,等到慌慌張張趕去,對方卻已掛斷了。這時我們多半會在電話旁稍候,盼望對方能再打一次,假使就此沉寂,總會有幾分惆悵。

有些人打電話,如果對方沒反應,都會再撥一次,因為他會猜想是自己撥錯了號碼、電話機跳了號,或對方一時忙著無法接,也就因為他再撥,而能立刻把電話打通。相反地,許多人打電話撥一次,鈴響幾聲沒人接,就把電話掛上,豈知因此而錯失許多通話的機會。

一次不成功,再試一次,撥一次對方沒反應再撥一次!想想自己(難免會撥錯號碼),想想對方(可能剛才正忙著),意外的成功,常就會出現。

打電話如此,做任何事不都一樣嗎?

12有黑點的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