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放開胸懷(3)(1 / 3)

孩子滿腹愁腸,他嘴裏嚼著根甘草棒糖,這是他花一分錢買的,錢是從虔誠、好心的姑媽那裏偷來的。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顆大顆的淚珠滾到腮邊。他一聲不吭,沿著銀行的大理石台階跳下來。那個銀行家用很優雅的姿勢彎腰躲到了門後,因為他覺得那個孩子想用石頭擲他。可是,孩子拾起一件什麼東西,卻把它揣進又寒傖又破爛的夾克裏去了。

“過來,小孩兒。”孩子真的過去了,銀行家問道:“瞧,你撿到什麼啦?”他回答:“一個別針兒唄。”銀行家說:“小孩子,你是個乖孩子嗎?”他回答說是的。銀行家又問:“你相信主嗎?——我是說,你上不上主日學校?”他回答說上的。

接著,銀行家取來了一支用純金做的鋼筆,用純淨的墨水在紙上寫了個“St.Peter”的字眼,問小孩是什麼意思。孩子說:鹹彼得(小孩把英文Saint的縮寫St,誤認為salt,即鹹的意思)。銀行家告訴他這個字是“聖彼得”,孩子說了聲“噢!”

隨後,銀行家讓小男孩做他的合夥人,把投資的一半利潤分給了他,他娶了銀行家的女兒。現在呢,銀行家的一切全是他的了,全歸他自己了。

斯迪克覺得這個故事對他還有啟發。於是,他花了6個星期在一家銀行的門口找別針兒。他盼著哪個銀行家會把自己叫進去,問:“小孩子,你是個乖孩子嗎?”

他就會回答:“是呀。”

銀行家要是問:“‘StJohn’是什麼意思?”

他就說:“是‘鹹約翰’。”

可是,隨後斯迪克發現銀行家並不急於找合夥人,而且他想他沒有女兒恐怕有個兒子,因為有一天一位銀行家問斯迪克說:“小孩子,你撿什麼呀?”

銀行家說:“咱們來瞧瞧。”他接過了別針。

斯迪克摘下帽子,已經準備跟著他走進銀行,變成他的合夥人,再娶他女兒為妻子。

但是,他並沒有受到邀請。銀行家說:“這些別針兒是銀行的,要是再讓我看見你在這兒溜達,我就放狗咬你!”

後來斯迪克走開了,那別針兒也被那個吝嗇的老富翁沒收了。他把自己的經曆告訴他叔叔,他叔叔笑了。接著,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人養了一頭驢和一隻哈巴狗。驢子關在欄子裏,雖然不愁溫飽,卻每天都要到磨坊裏拉磨,到樹林裏去馱木材,工作挺繁重,而哈巴狗會演許多小把戲,很得主人歡心,每次都能得到好吃的獎勵。驢子在工作之餘,難免有怨言,總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這一天機會終於來了,驢子扭斷韁繩,跑進主人的房間,學哈巴狗那樣圍著主人跳舞,又蹬又踢,撞翻了桌子,碗碟摔得粉碎。這樣驢子還覺得不夠,它居然趴到主人身上去舔他的臉,把主人嚇壞了,直喊救命。大家聽到喊叫急忙趕到,驢子正等著獎賞,沒想到反挨了一頓痛打,被重新關進欄子。

無論驢子多麼忸怩作態,都不及小狗可愛,甚至還不如從前的自己,畢竟這不是它所能幹的行當。正如你喜歡看電影,但卻未必能當上演員,你愛踢足球,可是聯賽你卻上不了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適合的事情,別人能做好的你未必行,別人做不好的可能就是你擅長的,千萬不要盲目地模仿別人,成事不足,後生禍端。

21忠言逆耳

人的一生是在批評中長大、成熟起來的。

批評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善。從批評中可以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錯誤,從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確的處世方法和對待生活的態度,而若視批評為別人對自己的諷刺、打擊,一聽就如坐針氈、暴跳如雷對你沒什麼好處。

從前,郭國的國君出逃在外,他對為他駕車的人說:“我渴了,想喝酒。”車夫把清酒獻上。

他又說:“我餓了,想吃東西。”車夫又拿來幹糧。

郭君問:“你怎麼準備的?”

車夫回答:“我儲存的。”

又問:“你為什麼要存這些東西?”

車夫答:“是為了讓您在逃亡的路上充饑解渴用的。”

又問:“你知道我將要出逃嗎?”

車夫說:“是的。”

“那你為什麼不事先告訴我呢?”

車夫回答說:“因為您喜歡別人說奉承話,卻討厭人家說真話。我想過規勸您,又怕自己比郭國滅亡得更早,所以我沒有勸您。”

郭君一聽變了臉色,生氣地問:“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為什麼呢?”

車夫見狀,連忙轉變了話鋒,說:“您流落在外,是因為您太有德了。”

郭君聽後又問:“我既然是有德的人,卻要逃離國家,流落在外,這是為什麼呢?”

車夫回答說:“天下沒有有德之人,隻有您一個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

郭君聽了之後,忘了自己是在逃難,十分高興,靠在車前楊木上睡了起來,說:“哎呀。有德之人怎麼受這等苦哇!”他覺得周身勞累。

車夫用幹糧墊在郭君頭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後來,郭君死在田野裏,被虎狼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