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心靈之約(2)(3 / 3)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旅行者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喚。向導極不情願地抱起小龜,把它引向大海。

然而接著發生的事卻使他們極為震驚——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原來是龜群“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現在做偵察的幼龜被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麵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行。

沙灘上無遮無擋,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確實可以飽餐一頓了。

“天啊!”有個旅行者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鷹、海鷗的口中之物,向導趕緊脫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數十隻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旅行者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籲籲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看著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旅行者們都低垂著頭,向導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人類,這些海龜根本不會受到危害。”

不要槍打出頭鳥,有時犧牲就是為了保全更多,這個故事裏的人們隻知道人類可以拯救一龜,到後來隻不過是自作聰明,誤了海龜們的大事。

17盲人帶路

一天早晨,倫敦城大霧彌漫,一片灰蒙蒙,要看清楚一兩英尺遠的地方都十分困難。公共汽車、小轎車和出租車無法行駛,被迫停在路邊。大街上,人們隻好在大霧中慢慢地步行。

史密斯要去學院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必須準時趕到那裏。他心急如焚,隻好摸索著往前走,沒有過多久就像其他一些行人一樣迷路了。

就在這時,史密期遇到了一個熱心腸的人,對方主動地問他有何困難,需要什麼幫助,並介紹說自己名叫鮑勃。在得知史密斯有急事後,鮑勃自告奮勇地替他帶路。就這樣,他們倆寸步不離地穿行在濃霧之中。雖然街上能見度很低,但鮑勃卻毫不費力地走著。他領著史密斯走過一條巷子,接著拐進一條大街,然後通過一個廣場,隻用了半個小時就到了學院。

史密斯十分高興,但弄不明白這位好心人為什麼這樣輕車熟路。“鮑勃先生,真是太感謝您了!”他隨即問道,“在這樣的大霧裏,您是怎樣找到路的?”

“先生,再大的霧也難不住我,我是一個盲人。”鮑勃說。

習慣成自然,再遠的路,再難的旅途也難不倒久經風霜的旅行者。

18依舊是20美元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麵對會議室裏的200多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

人生路上的曲折、坎坷,經常搞得我們身心疲憊,甚至體無完膚,喪失鬥誌,但無論什麼降臨到我們頭上,我們都需牢記,我們是人,我們有能力改變現狀,東山再起——這就是人的價值所在。

19泥濘留痕

鑒真和尚剛剛剃度遁入空門時,寺裏的住持讓他做了寺裏誰都不願做的行腳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鑒真依舊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開鑒真的房門,見床邊堆了一大堆破破爛爛的芒鞋。住持叫醒鑒真問:“你今天不外出化緣,堆這麼一堆破芒鞋做什麼?”

鑒真打了個哈欠說:“別人一年一雙芒鞋都穿不破,我剛剃度一年多,就穿爛了這麼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該為廟裏節省些鞋子?”

住持一聽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說:“昨天夜裏下了一場雨,你隨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寺前是一座黃土坡,由於剛下過雨,路麵泥濘不堪。

住持拍著鑒真的肩膀說:“你是願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是想做一個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鑒真說:“我當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

住持撚須一笑:“你昨天是否在這條路上走過?”鑒真說:“當然。”

住持問:“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鑒真十分不解地說:“昨天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腳印?”

住持又笑笑說:“今天我倆在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腳印嗎?”

鑒真說:“當然能了。”

住持聽了,微笑著拍拍鑒真的肩說:“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世上芸芸眾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無為的人,不經風不沐雨,沒有起也沒有伏,就像一雙腳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腳步抬起,什麼也沒有留下;而那些經風沐雨的人,他們在苦難中跋涉不停,就像一雙腳行走在泥裏,他們走遠了,但腳印卻印證著他們行走的價值。”

鑒真慚愧地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