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愛因斯坦馬上改變了態度,“我當然可以坐下來讓您畫像。”
同情心可以使偉人的人格變得更偉大,而坦誠和直率則是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19鞋帶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師勘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他要上場時,一個門生提醒他說:“師傅,您的草鞋帶子鬆了。”
他回答了一聲:“謝謝你呀。”然後立刻蹲下,係緊了鞋帶。
當他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處時,卻又蹲下,把剛才係緊的帶子複又弄鬆,顯然他想以草鞋帶子的鬆鬆垮垮,來表現這個百姓長途旅行的疲態。演戲細膩到這樣,這位大師確有其過入之處。
話說回來,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後台采訪,看見了這一幕。等演完戲後,記者問勘彌:“你為什麼不當時指教學生,他不懂得這演戲的真諦呀。”
勘彌回答說:“對別人的親切關愛與好意必須坦然接受,要教導學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謝的心去對待學生的提醒,並給予回報。”
我們常常對人說:“你說的是不對的”,然後開始給出一大堆別人錯誤的理由,即使人家在真正地關心你,這樣做往往會令關心我們的人尬尷,而減少他們的熱情。
20把憤怒寫在紙上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的辦公室,氣呼呼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夥。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教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要幹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發泄隻要把心中的憤怒說出來罷了,如果以牙還牙,必然會牽扯出更多的事來,傷害別人,失去信任,堵塞自己的後路,不如學學林肯,生氣時寫在紙上,讓火把它化為灰燼。
21不添任何家具
居裏夫婦結婚時,他們的會客室裏,隻擺著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椅子。後來,居裏的父親來信對他們說,他準備送給他們一套家具,問他們需要一些什麼樣的家具。
看完信後,居裏若有所思地說:“有了沙發的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麵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
居裏對新婚妻子說:“不要沙發可以,我們隻有兩把椅子,再添一把怎樣?客人來了也可以坐坐。”
“要是愛閑談的客人坐下來,又怎麼辦呢?”居裏夫人提出反對意見。
最後他們決定,不再添置任何家具。
防患於朱然,雖然居裏夫人的想法有些絕對,但還是很有道理的,過於繁瑣的物質生活必然會造成精神上的勞累,尋找安靜的方法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