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別人的鼓勵能產生勇氣和力量,但這隻是一時的;未來的路還會有許多坎坷,不可能每一次都有人來鼓勵你,因此,隻有依靠自己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有一次,大文豪蘇東坡去看望朋友——和尚佛印,看見觀音菩薩的塑像,也是合掌低眉做禮拜狀,就問佛印:凡人拜菩薩,菩薩又在拜誰?佛印說:在拜自己,因為求人不如求己。
對於“恃人不如自恃,求人不如求己”這句話,我們聽得最多的是另一個通俗的版本——“靠別人不如靠自己”。雖說是老生常談,卻是一個人在社會立身的根本。一個人能否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最為直接地反應了一個人心理是否成熟。
孩子在跌倒後會哭著喊爸爸媽媽,期望能得到幫助,這本無可厚非,但是一個立身社會的成年人,如果這樣就會被人取笑。同樣道理,我們雖不會為走路的磕磕絆絆而哭泣,但人生的路卻是不平坦的,當我們不幸麵臨低潮的時候,我們是否就能自己爬起來呢?一個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不得不麵對與之而來的冷酷的現實。換句話說,當你碰到人生的低潮時,又有誰會為你真正的打氣呢?當然,你也大可不必為此而抱怨人情冷暖,人人都為自己的事忙,誰有空、有心好好去了解你呢?
或許你的老師、長輩會為你打氣,但他們也沒法子天天拍你肩膀。父母兄弟呢?他們是最有可能不斷為你打氣的人,但很多父母看到陷入低潮的子女,不但沒有鼓舞,反而不斷責罵,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你的低潮也間接地拖累他們,那你恐怕得不到他們的原諒和鼓舞。還是別指望了吧!要記住:當你碰到低潮時,要自己鼓勵自己!
當然,這裏並不否定別人鼓勵的作用,事實上,別人的鼓勵會讓你有“畢竟我不孤單”的感覺,於是生起一股奮起的力量。但是,千萬別把希望寄托在此之上,乞求、希冀別人的鼓勵,這種鼓勵往往有些憐憫的意味,無異於將自己人格降低了一個層次。
人在社會,首先要做一個成熟的人。這種成熟更多的是指心理上的成熟,不可有依賴的心態。雖然說別人的鼓勵能產生勇氣和力量,但這隻是一時的,因為你未來的路還會有許多坎坷,可不一定每一次你低潮的時候,都會有人來鼓勵你。
所以,要自己鼓勵自己,讓勇氣和力量在自己心中產生,好比開了泉孔,泉水自己源源湧出。任何時候,任何狀況,你都可“自己取用”!
遇到低潮時,你第一個要有“麵對現實”的決心,因為這是“自己鼓勵自己”的先決條件。之後,你要告訴你自己:我要走過這個低潮,我要做給別人看,向所有人證明我的堅強。換句話說,你要為自己爭一口氣。人生誰沒有磕磕碰碰,耐得住煎熬,才能撥雲見天日,柳暗花明——有了這樣堅定的信念,接下來就是做了,這當中還會有挫折、沮喪和不知何日出頭的漫漫長夜等待著你,而你也很有可能再度被打倒,但無論怎樣,你都得學會去麵對。
處在逆境時,有的人會為了想脫離逆境而奮鬥,有的人因無法克服逆境而墜落下去。當然,能成功的一定是前者,自暴自棄毀滅自己的則是後者。人的意誌容易消沉。最重要的還是,愈處於逆境中愈要有不服輸的強烈意誌才行。寫過《包法利夫人》一書的福樓拜曾說:“你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並非是成功的那一天,而是能從悲歎和絕望中湧出對人生挑戰的心情和幹勁的日子。”
有許多種被別人使用的方法,可以有助於你走出人生的困境。有人在牆上貼滿勵誌標語,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默念;有人找個僻靜的地方,痛快地流淚;有人拚命看成功人物的傳記;有人通過運動來強化意誌,忘卻沮喪……
突破困境的方法很多,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但這都是不靠他人的“自己鼓勵自己”的方法。也許你不認同這些方法,但不管你的方法如何,你一定要做到自己鼓勵自己——人遇到低潮就如孤身闖入原始雨林,在這種時候,你不靠自己又要靠誰呢?
孔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思是說:能戰勝別人,隻能說明你的實力高於對手;能戰勝自己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