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話不可說絕(1 / 1)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為人處事更是不可把自己逼進死胡同,所以,精明之人總是尋求一條安全的路線。

某項工作有相當的困難,老板將此事交於一位下屬,問他:“有沒有問題?”他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放心吧!”過了三天,沒有任何動靜。老板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說:“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雖然老板同意他繼續努力,但對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還有一位老兄和同事有不愉快,他向他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斷絕所有關係,彼此毫無瓜葛”說完話還不到兩個月,二人又好像一個人似的。

這都是把話說得太滿而給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話說得太滿就像把杯子倒滿了水,再也滴不進一滴水,再滴就溢出來了;也像把氣球灌飽了氣,再也灌不進一絲的空氣,再灌就要爆炸了。當然,也有人話說得很滿,而且也做得到。不過凡事總有意外,使得事情產生變化,而這些意外並不是人能預料的,話不要說得太滿,就是為了容納這個“意外”!

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加進其他液體而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便不會因再灌一些空氣而爆炸,人說話留有空間,便不會因為“意外”出現而下不了台,因而可以從容轉身。所以,很多人在麵對記者的詢問時,都偏愛用這些字眼,諸如:“可能、盡量、或許、研究、考慮、評估、征詢各方意見……”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留一點空間好容納“意外”,否則一下子把自己說死了,結果事與願違,那不是很難堪嗎?

以下的狀況是你應該注意的。

——在做事方麵:對別人的請托可以答應接受,但不要“保證”,應代以“我盡量,我試試看”的字眼。

上級交辦的事當然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之類的字眼。這是為了萬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後路,而這樣說事實上也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出你的謹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即便事沒做好,也不會責怪你!

——在做人方麵:與人交惡,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誓不兩立”之類的話,不管誰對誰錯,最好是閉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攜手合作時還有“麵子”!

對人不要太早下評斷,像“這個人完蛋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之類屬於蓋棺定論的話最好不要說,人一輩子很長,變化很多呢!也不要一下子評斷“這個人前途無量”或“這個人能力高強”;足球名宿貝利對世界杯的預言被各大媒體當作笑話,他也因此背上了“烏鴉嘴”的惡名,原因很簡單,他自以為是直截了當的預測把他推上了絕境,以至於2002年世界杯巴西隊有望奪冠之時,他也三緘其口,生怕自己大嘴一張帶走了巴西隊的好運氣。

說話不留餘地等於不留退路,要麼成功,要麼失敗的簡單邏輯不適合複雜多變的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有時是你無法承受的,與其與自己較勁,不如多用“是……不過……如果”之類的話語方式。

當然,把話說滿有時也有實際上的需要,但除非必要,還是保留一點空間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會使自己陷入困境。總之,學學新聞發言人,多用中性的、不確定的詞句就對了!用不確定的詞句一般都可以降低人們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順利地完成任務,人們因對你期望不高而能用諒解來代替不滿,有時他們還會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會全部抹煞你的成績;你若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他們往往喜出望外,這種增值的喜悅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