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寧可懵懂而聰明,不可聰明而懵懂(1 / 1)

當你露一手的時候也要留一手,過多地暴露自己的優點,也同時暴露了自己的缺點。

“聰明”是個很值得玩味的詞,它既有“腦子好”、“反應快”、“思維敏捷”的含義,也隱含著“不穩重”、“浮躁”、“愛表現”的意思,還有點“鬼點子多”、“狡詐”的反感和戒備。這個詞用在成年人身上,常常不是褒義的。

老子說:“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雖然有才華學識,但平時像個呆子,不自作聰明;雖然能言善辯,但好像不會講話一樣。無論是初涉世事,還是位居高官,無論是做大事,還是處理一般的人際關係,鋒芒不可畢露。有了才華固然很好,但在合適的時機運用才華而不被或少被人嫉妒,避免功高蓋主,才算是更大的才華,這種才華對人對己才有真正的用處。

孔子曾經拜訪過老子,向他請教禮。老子告誡孔子說:“一個聰明而富於洞察力的人身上經常隱藏著危險,那是因為他喜歡批評別人。雄辯而學識淵博的人也會遭遇相同的命運,那是因為他暴露了別人的缺點。因此,一個人還是節製為好,即不可處處占上風,而應采取謹慎的處世態度。”

處世的方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外露型的,一種是隱忍型的。

外露的處世者一般生性耿直,心直口快,有啥說啥,眼裏裝不進一粒沙子。這種人自然不失其熱心腸,花花腸子少,不記仇,不整人,但缺少婉轉回旋,尤其是在機智上稍遜一籌。隱忍的處世者顯得深沉許多,心裏裝得住貨,喜怒不形於色,比較圓通。但他們隱忍有度,能屈能伸。這種人在為人上比較隨和,可是一旦害起人來,不動聲色,“殺人不見血”,叫人防不勝防。一般來講,人們對這種人警戒頗多,認為他們狡猾。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誰標榜自己的個性是外露還是含蓄,也不可能隨便給誰貼上標簽。相反,大多數人卻在追求“二合一”式的為人規範。給人留下直爽印象的人,骨子裏可能隱藏著什麼不便明言的小秘密,而那些讓人老覺著陰險的人,則可能張口就稱自己是個直腸子。

有些人為了達到出人頭地的目的,韜光養晦,長線投資。這類人中不乏“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之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們常以聖人般的言行出現在人們麵前。生活上,勤儉克己;工作上,推功攬過;處世上,左右逢源。以假裝的謙卑來掩蓋自己的狡黠,若一旦掌權,就會露出豺狼本性,變本加厲地尋求補償。

一般來說,置身官場,當自己的力量處於弱勢,比如黨羽還不夠眾多,威望還不夠高等等不及別人的情況下,必須做到深藏不露。但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須看準時機在該露的時候毫不猶豫,立刻脫穎而出,當然,在藏的時候,並非被動地四處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時而藏時而露,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樣才能保證時機一到,你能一出必成。

藏與露的時機實在難以掌握,何時當露鋒芒,是沒有一定之規可循的,隻有相機而動,適時而出。

《孫子兵法》中說:“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就是說要根據情況決定進攻或防守,采取守勢時不要暴露實力;采取攻勢時要速戰速決。

兵法如此,在我們的“社會兵法”裏,又何嚐不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