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但凡是個人都會有私心的,就是有著“王佐之才”的荀彧也不例外,在他心中,尋訪明主擇木而棲,以能實現自己胸中的抱負,可是同樣的,他又心懷漢室,就好像讀書讀傻了似的,然而他忠於漢室卻又不全是愚忠,這才有了曆史上他容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
而當他年紀越來越大,心中對漢室的忠也堆積的越來越濃的時候,又因為容忍不了曹操對天子的欺淩而逐漸心向天子,他的一生,可謂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兩種截然不能相容的理念在衝突之後,最終也是難逃一死。
“與董卓相比袁紹雖然處於劣勢,可是仲德是否忘了,在豫州淮南富庶之地還有一個袁術,有袁隗在,袁紹、袁術兄弟兩個雖然不合,袁術會出兵相助卻是必然之事,別忘了,之前袁家圖謀並州的時候,單一個袁術就曾出動大軍十萬。”荀彧開口,一下子就點在了關鍵的地方,即便是曹操聽了也不由點頭認同。
世家大族多齷齪,而繼承人的問題正是其中最為突出的矛盾所在。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就是取亂之道,而這裏的長卻是單指嫡長子,而袁紹卻並非是嫡長子,袁術才是,隻是兩人之間,袁隗也好,已經死去的袁逢也好,兩人對袁紹卻是偏愛有加,以致袁家的正統逐漸旁落在了袁紹身上,袁術與袁紹不和,緣故就在於此。
也許是一脈相承的緣故,自袁紹、袁術之後,袁譚、袁尚兄弟兩個也因為袁紹的個人偏好最終導致兄弟不和,在袁紹與曹操對戰敗亡後,兄弟兩個為了袁紹留下的大片基業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平白的便宜了曹操坐山觀虎鬥,鯨吞了袁紹所擁的四州之地後,一躍而成為了天下諸侯之首。
可這些變故之中,卻都是因為著族中長輩皆無,似現在袁隗未亡的情況下,隻要袁隗一聲令下,就算袁術不願,也隻能派兵北上與袁紹一同對陣董卓,荀彧之言,卻是生生將袁術會坐看袁紹被董卓消滅而無有所動的情況減去了。
“話雖如此,袁術雖然坐擁豫州,又納淮南之地於囊中,然其人之才比之袁紹都是不如,其如何又能與董卓相爭?兵熊將無能,其空有數十萬之眾又能如何?不說董卓,就是以主公眼下的實力,對付一個區區袁術都是手到擒來,其那所謂的大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即便是北上,於董卓而言不過是芥癬之患罷了?可以說,袁紹若無主公之援助,覆沒隻在旦夕之間,到了那時,董卓一家獨大,天下間還有何人能抵擋其傾力而攻?”程昱臉上神色不見絲毫波動,語氣如常的直接說道。
以他之才,在曹操麾下也算是數得上的,隻是他為人孤僻,也不知是他明哲保身還是怎麼,在曹操麾下,很少有見他冒頭的,就是荀彧這次也沒有想到,對他的提議反對最激烈的竟然會是程昱。
“仲德可知,若是主公參與進入到袁紹、董卓兩人的對戰之中,並直接與董卓接陣的話,會給主公造成多大的損失?”沉默片刻,荀彧還是再次說了出聲。好好的一件狗咬狗的事情,他不願就這麼不明不白的參與其中,而且在他看來,董卓與袁家的爭鬥,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必然不少,正是曹操大肆發展自身的一個機會,他也不願讓曹操就這麼的錯失。
“知道。”神色微微波動,隨即就被程昱隱了下去,轉而肯定的點點頭出聲說道:“我亦知道,即便是現在主公潛心發展了數年時間,麾下的將士與董卓相比都有著差距,在我看來,正是因為如此,主公才不得不出兵相助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