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奧運百年(1 / 3)

2008年8月8日,一個永載中華史冊的日子。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這一世界性盛會終於在一百多年後來到中國。

奧運五色環,環環相扣,象征著五大洲的團結協作,象征著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平、公共、公正的態度相聚在奧林匹克賽場。回望曆史,在北京奧運會之前,世界上已經舉辦過28屆奧運盛會。那麼,奧林匹克運動會究竟起源於哪裏?中國人為了舉辦奧運會又經曆了哪些艱辛曆程?

第一節 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包含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國際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和平與友誼的象征,是一種融體育、教育、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持續性、世界性的活動,也是一種文化傳播的體現。

古希臘人有著豐富的宗教習俗和神話傳說,他們經常以各種祭祀競賽的形式表示對奧林匹亞諸神的膜拜。其中,規模最為盛大的祭祀活動便是膜拜諸神之王宙斯的奧林匹亞競技賽。關於古代奧運會起源的兩種傳說皆和這位奧林匹亞神山的統治者有關。

第一種傳說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外一種傳說則與宙斯的兒子赫拉克勒斯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得“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天便掃幹淨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履行贈送300頭牛的承諾,赫拉克勒斯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勝利,他在奧林匹亞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運動會。所以,這才有了奧運會。

據記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將宗教與體育融為一體。他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四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夏至後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月圓時。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一屆。伊菲圖斯即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創始人。當時各個城邦有各自算年的方法,並沒有一個共通的紀元。但這並不影響各城邦之間每年度最重要的大事——希臘的運動大會。這些運動會一共有四種:奧林匹克、匹西亞、尼米亞與伊斯米亞運動會。這四個運動會以奧林匹克為首,依照順序分別在四個地點舉行,這樣形成的一個四年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成為城邦之間計算年份的方法。

參加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的國家隻有三個國家——伯羅奔尼撒、伊斯利和斯巴達。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192.27米的場地跑。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一個項目摘得桂冠的第一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也能獲得由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象征榮譽的獎品。

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彼此間卻有約定,即“奧林匹克神聖休戰條約”。條約規定,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奧林匹亞山不再允許任何戰爭行為的發生,也不允許任何人帶武器進入比賽區域,所有通往奧林匹亞的道路暢通無阻,任何人都沒有理由阻攔他人。休戰期一至三個月不等,否則即是違背神的意願。這份神聖條約在希臘各城邦間流傳千年而未被廢除,直至古代奧運會陷入衰落。

古代奧運會自公元前776年的第一屆舉辦,一直持續到公元394年,曆時1170年,共舉辦293屆。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征服希臘,貴族奴隸主將奧運會當作消遣取樂的殘忍遊戲,甚至加入了人與獸角鬥的項目,體育精神逐漸喪失。公元394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立基督教為國教,倡導禁欲主義。他覺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有違基督教教旨,便宣布古代奧運會是“異教”。至此,延續一千餘年的古代奧運會最終消亡了。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過一千餘年的實踐,給人類社會留下了一筆無以言喻的財富。它在體育的功能、道德、運動生理等方麵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尤其值得現代人推崇的是古代奧運會所形成的和平、公平競爭、追求奮進的“奧林匹克精神”體係。這不僅推動了當時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且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複興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19世紀後,資本主義的工業革命促使人們的生活節奏漸漸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們需要在快節奏的都市化生活中尋求到一種寓娛樂性和健康性於一體的全新競技項目。當時,世界上很多學者都嚐試著複興古代的奧林匹克盛會。1834年7月和1838年8月,瑞典倫德大學教授斯卡圖在拉姆列斯療養地舉辦過兩次“斯堪的納維亞奧林匹克運動會”;1844年,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了為期兩天的“蒙特利爾奧運會”;1849年,英國的W.P.布魯克斯博士在馬奇溫洛克開始舉辦“奧林匹亞運動會”,這個運動會每年都舉行,持續了幾十年。

在這些追憶古代奧運會的盛會中,最出名的當屬“泛希臘奧運會”。1858年,希臘人紮巴斯受奧運會複興風潮的影響,向希臘國王奧托一世提出恢複“奧林匹亞榮光”的建議。國王采納了紮巴斯的建議,並授權他負責籌備工作。1858年,希臘正式發布了《奧林匹克令》,並於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舉辦了第一屆泛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

這次運動會遵照古代奧運會傳統,規定運動員必須具有希臘血統,並不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小亞細亞、亞曆山大裏亞和塞浦路斯的希臘人也前來參加了運動會。比賽項目有賽跑、跳遠、跨越障礙、撐杆跳高、擲鐵餅和拋高、投標槍、賽馬、馬車賽、劃船、遊泳、爬杆、技巧和平衡練習等。競賽優勝者被授予按古代奧運會傳統製作的桂冠和少量現金。後來,希臘又分別於1870年、1875年、1887年和1889年先後舉行了四次奧運會。不過,由於這幾次比賽都是泛希臘性的,僅限於希臘血統的運動員參賽,所以沒有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這些複興古代奧運會的嚐試,或由於組織不善,或囿於區域性,都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真正使複興奧運會的夢想變為現實的,是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

皮埃爾·德·顧拜旦,1863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貴族家庭,在家排行第四,是家裏最小的孩子。1471年他的一位先祖得到了國王路易十一授予的貴族稱號。他的父親夏爾·德·顧拜旦是個頗有名氣的水彩畫家,他的母親瑪麗也是貴族後裔。顧拜旦從他的父母那裏繼承了大筆遺產。

顧拜旦的童年是在諾曼底度過的。當時的顧拜旦非常喜歡拳擊、賽艇、擊劍和騎馬等體育活動,並喜歡畫畫,會彈鋼琴。1875年至1881年,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發掘出來,這引起了顧拜旦極大的興趣。

顧拜旦對古希臘體育和古代奧運會有深刻的了解。他認為,古希臘的競技運動具有特殊的社會價值,它與藝術、品德高尚的公民共同構成了支持古希臘文明的三大支柱。顧拜旦對古奧運會也有特殊的感情。他曾寫道:“古希臘曆史上,沒有任何事物給我的觸動比奧林匹克更為強烈。奧林匹亞是座理想之城,它是人們出於實用而造,後來卻因此為‘祖國’的象征,變得聖潔,令人神往。”這種感情是理智的,正是這種感情加上奧林匹亞考古的啟示,再與現代社會,尤其是現代體育發展的成就相結合,終於使年輕的顧拜旦醞釀成了一個宏願,一個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宏願。他寫道:“德國人挖掘了奧林匹亞遺址,為什麼法蘭西不能著手恢複她古代光榮的曆史呢?”顧拜旦開始了複興奧運會的設想。

在1888年對各國體育狀況的調查中,顧拜旦發現了當時世界體育發展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國內外體育組織矛盾重重,秩序混亂,而且互相對立,職業運動員增加,商業性嚴重等。他強烈地感到複興古代奧林匹克精神,以團結、友好、和平精神來指導體育競賽的必要性。他設想通過複興古代奧林匹克精神使現代體育運動更具生命力。這是顧拜旦積極複興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1892年11月25日,在法國田徑協會聯合會成立五周年慶祝大會上,顧拜旦發表了著名的“複興奧林匹克”演說,正式提出了複興奧運會的具體構想。他對與會者說:“我希望能同你們在符合現代生活條件的基礎上合作,籌備並完成一件有意義的大事——複興奧林匹克運動會。”顧拜旦“複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胚胎逐步成熟,並開始進入到具體籌備階段。

1894年6月16日,法國巴黎索邦神學院召開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為第一屆奧林匹克代表大會。會議召開一個星期後,即6月23日,大會通過了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決議,而6月23日也就成了“國際奧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當時,顧拜旦男爵擔任首任秘書長。大會決定在1896年召開首屆現代奧運會,希臘的曆史名城雅典獲得主辦權。

1896年4月6日,在愛琴海海風的吹拂下,雅典城的奧運聖火再度點燃,來自13個國家的311名運動健兒參加了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其中東道主希臘代表團有230名運動員參賽。首屆奧運會共設有田徑、遊泳、舉重、鐵餅、古典式摔跤等9個比賽項目。

開幕式上,希臘國王喬治高度讚揚了顧拜旦的貢獻。在開幕式典禮中,演奏了由希臘作曲家薩馬拉作曲、希臘詩人帕拉馬斯作詞的一首古典弦樂。這首樂曲在1958年被國際奧委會正式確定為奧運會會歌。

首屆奧運會上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當時參賽的選手不固定,任何在雅典的外國人都可以報名參加。其中英國代表團就是由一名澳大利亞人、一名愛爾蘭人、四名到雅典旅遊的英國人和兩名英國駐希臘大使館的成員臨時拚湊而成。

那時的賽場上沒有專門的裁判員,甚至連計時員也同時擔負著多種職能。在田徑比賽中,所有運動員的起跑姿勢都不一樣,有站著的,有雙手叉腰的。唯獨來自美國的短跑運動員托馬斯在起跑線後麵挖了兩個坑,雙手伏地,兩腿前後分開。這種姿勢在今天看來是合理的,但那時觀眾們卻哄堂大笑,就連身旁的參賽運動員也紛紛發笑。可發令槍響後,托馬斯的起跑速度卻遠遠地超過了其他選手,最終以12秒的成績贏得了首屆奧運會的百米冠軍。

《擲鐵餅者》是古希臘偉大雕塑家米隆的作品,生動刻畫出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有趣的是,在首屆奧運會的鐵餅比賽中,所有參賽運動員都是模仿雕塑的樣子投擲鐵餅。而初次接觸鐵餅比賽的美國運動員——18歲的加列特,同樣靠模仿雕塑的動作,贏得了冠軍。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持續了10天。田徑項目中的12項冠軍都被東道主以外的國家奪得,僅剩下一項希臘的傳統節目馬拉鬆比賽。一位常年在比賽線路工作的郵遞員,最終為希臘贏得了榮譽。希臘王子陪他跑完了最後一段路,他成了希臘的英雄。

首屆奧運會上並沒有金牌。獲得冠軍的選手得到的是一張獎狀、一枚銀牌和一個橄欖花環,亞軍則得到一張獎狀、一枚銅牌和一個月桂花環,第三名則沒有任何獎品。首屆奧運會上,美國共獲得11個冠軍,希臘獲得10個冠軍位居第二。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後,顧拜旦當選為第二任國際奧委會主席。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奧運會上,顧拜旦針對當時體育競賽中的一些弊端,發表了著名的詩作《體育頌》,獲得了本屆奧運會文藝比賽的金質獎章。1913年,顧拜旦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徽、會旗。會旗圖案白底,無邊,上麵有藍、黃、黑、綠、紅5個環環相扣的彩色圓環,她象征著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聚。此外,他還倡議燃放奧林匹克火焰、設立奧林匹克杯等。在確定奧林匹克運動會口號的問題上,顧拜旦最初覺得應以“團結、友好、和平”的口號來指導比賽。後來,他的一個朋友狄東神甫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得到顧拜旦的讚賞,認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偉大精神,以後便倡議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

1925年,顧拜旦辭去了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職務。在他任職期間(1896—1925),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增加到40個,並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在他卸任後,被聘為終身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1937年9月2日,他在瑞士日內瓦與世長辭。按其遺囑,他的心髒被安葬在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的科羅努斯山下。

顧拜旦是世界公認的“現代奧運之父”,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最偉大的創始人,正是在他鍥而不舍的努力下,才使奧運會的聖火在時隔千年後再度熊熊燃燒。

第二節 奧林匹克精神

百年來,奧林匹克運動會一直是風靡全世界的頂級運動盛會,再也沒有哪種活動能像奧林匹克那樣,讓無數人為之癡迷,為之奮鬥!這就是體育精神的力量,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力量!

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憲章》中,關於“奧林匹克原則”的條款中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很顯然,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就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

奧林匹克精神是皮埃爾·德·顧拜旦提出的。為了把一種充滿活力的新教育體係介紹給祖國,顧拜旦從青少年時期起,就潛心鑽研同時代的不同教育體係和古希臘的曆史。他希望法國青年能接受一種新的教育體係,即在加強道德修養和增強信心的同時,鍛煉身體,培養勇敢精神和堅強的個性。通過對古奧運會的考察,顧拜旦認識到,古希臘人組織競賽活動,不僅僅是為了鍛煉體格和顯示一種壯觀場麵,更是為了教育人。他認為,體育競賽活動能磨煉人的意誌,培養人的個性,同時又能鍛煉身體。

顧拜旦一直致力於古代曆史和奧運會研究。當他聽到希臘的伊文格羅斯·瑞卜斯願為當地舉辦奧運會慷慨解囊的消息後,一個複興古奧運會的想法在他的腦海裏出現了——要像古希臘人那樣,通過體育競賽教育青年。從此,他便周遊世界,到處宣傳自己的主張。

顧拜旦提出複興奧運會的主張並不複古。他建議恢複奧運會的組織形式和慶典儀式,但又認為有必要注入新的成份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運動會的國際性,運動形式的多樣性,運動員的業餘性,以及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將使世界和平得到鞏固和加強,種族歧視也將被廢除,這便是奧林匹克精神。

當時,歐洲國際爭端加劇,戰爭危機日益加重。在這種形勢下,顧拜旦萌發了通過借鑒古代奧運會“神聖休戰”的和平理想來促進當今國際和平的構想。在他看來人們的誤解、偏見導致了戰爭,因此要消除誤解、偏見,進而消除戰爭,創造和平,首先“要讓世界人民彼此相愛”,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將各國青年定期聚集起來,讓他們在體育比賽中相互了解。這種定期聚會,就是被顧拜旦稱為“競賽世界語”的奧運會。這也是顧拜旦積極複興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1894年,顧拜旦召集了第一次國際體育大會,會上提出了複興奧運會的建議並得到讚同,於是,成立了國際奧委會。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獲得極大成功。奧林匹克精神誕生了。奧林匹克精神的目的在於促進人類的精神發展,以此造就全麵發展的人。它的意圖是教育人,鍛煉人的性格,培養人的道德,發展古希臘人的理想——“美麗、健康”。奧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對象不隻是那些參加體育運動的人,還包括人民大眾。

奧林匹克精神是現代社會文明的一大奇跡。它期望建立一個沒有任何歧視的社會,培養人們之間真誠的理解、合作和友誼,承認在平等的條件下為獲得榮譽的公平競爭,為人們在社會的其他領域樹立了一個獨特而光輝的榜樣。

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是一個國際體係。它是完全獨立的。因此,他從一開始就不允許任何來自政治、經濟或社會的因素對其進行幹涉。他還為此創建了一個獨立的國際奧委會,規定了國際奧委會的主要職責是,用其忠誠和獻身精神來保證奧林匹克理想和原則的實現。通過這種方式奧林匹克精神的自主獨立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