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袁世凱官至直隸總督時,他的那位小舅子從鄉下跑到天津,希望能借姻親謀個一官半職。袁世凱倒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回話說:“外麵無事可做,還是在家裏呆著好些。”後來,袁世凱做了大總統,這位小舅子又從鄉下追到北京,袁世凱隻見了他一麵,支了一些路費,就再也沒有下文了。倒是當初借給他100兩銀子的那位遠房親戚,袁世凱還了他5000塊現大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在世決不能狗眼看人低。俗語說:驢糞蛋還有發燒的日子,更何況人乎。再說了,沒錢不要緊,借得有,借不得沒,切不可“財高語壯,勢大欺人”。人生誰知道誰有哪一天?所以,“休倚時來勢,提防運去時”,要“為君子當權積福”,切莫“小人仗勢欺人”。
人們總是喜歡往優秀出色的人身邊靠攏,好像能與事業有成的人締結關係,便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方那股氣勢。這是理所當然的一種心理,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交上的朋友,通常無法培育出可靠的人際關係。因為萬事順利、春風得意的人,人人都想與之結交,一方麵他顧不過來,另一方麵他也無法與巴結他的人成為真正的朋友。反之,如果與那些暫時不得勢的人交往,並且成為好朋友,就像買股票買了最有價值的原始股,其價值往往會在日後顯現。
一個人沒落失勢時,陷入眾人漠視的狀態,原來交往密切的人都會離他而去,此時如果你能伸出援助之手,與之交往,他就會心存感激,銘記一輩子。你的朋友當中,有沒有懷才不遇,暫時很不得勢的人,如果有的話,不要疏遠和冷落他,應該伸出熱情之手,給予幫助和關心。一旦他日後否極泰來、時運亨通,他第一個記起來的就是你,他第一個要還人情的當然也是你,到那個時候你找他辦事,他肯定也會伸出熱情之手的。
世事滄桑,複雜多變,起伏不定,實難預料。昨天的權貴,今天可能成為平民;巨富大款,一夜之間也可能一貧如洗。從人生的角度來看,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背運是難免的。當人們落難的時候,正是對周圍的人們,特別是對朋友的考驗。遠離而去的人可能從此成為路人,同情、幫助他渡過難關的人,他可能銘記一輩子。所謂莫逆之交,患難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難時期產生的,這時形成的友誼是最有價值、最令人珍視的。
6.同學情誼要長期保持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夠成為同學,足見緣分不淺。當你和同學分開以後,如果還能夠保持一種愈久彌堅的關係的話,那麼對你的一生,對你將來想達到的目的和理想,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同學關係是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往往會在關鍵時刻幫你一個大忙,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常要與同學培養感情。隻有時常經營、善加管理,同學之情才不會疏遠,同學才能甘心情願的幫助你。
許多人說:“同學之情就那麼幾年,若緣盡則情也就盡了,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看法。三國時代蜀國君主劉備的一段經曆,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劉備讀私塾的時候,因為講義氣、聰明,成了同學中的首領,在這幾年裏,他常常幫助其他同學,和同學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後來,劉備長大了,同學們都有各自的道路要走,大家便各奔東西了。
盡管同學們分開了,劉備卻非常注重和同學保持聯係。有一個叫石全的人,是劉備讀書的時候最談得來的朋友之一,石全讀完書以後,回家以打柴賣字畫供奉老母親,以盡孝道。
劉備沒有嫌石全清貧,常常邀請他到家裏做客,共同探討時事,這樣的聚會每次都非常成功,劉備和石全的關係不斷地加深,情同手足。
後來,劉備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拉起了一支隊伍,參與了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剛開始的時候,劉備軍事實力非常小,隻好依附他人。在一次戰鬥中,劉備率領的兵馬被全部殲滅,隻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被同學石全給藏了起來,從而逃過了一死。
由此可見,同學關係在危急時刻能幫上大忙,能夠起到排憂解難的作用。可是,要明白的是,這中間的好處是來自於你平時的努力,若你在和同學分開以後沒有什麼交往,關係又從何談起呢,從中受益更是一紙空文了。因此,隻要你擁有這份情,真誠地維持分開以後的同學關係,那麼你的人際麵就會更加廣泛,路子會比別人多出幾條來。
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而良好的溝通、交流便是維係這份感情唯一的方法。若想維持深厚的同學之誼,就要在平時通過小聚會等形式多多聯絡。反之,如果總是認為“反正我們的關係很好,聯係不聯係都沒什麼,有什麼事說句話就行了”,常常總是該聯係的不聯係,結果天長日久,同學關係就漸漸淡化了,疏遠了。
更糟糕的是,同學之間的關係親密以後,往往對另一方的要求愈來愈高,認為自己和他是同學關係,總覺得他對自己好是正常的,而且稍有不周或者照顧不到,就會有怨言。因此,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最終損害了彼此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