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廣結人緣最吃得開(3)(1 / 3)

當時,台灣當局設立了“經濟安全委員會”,尹仲容召集人手,負責擬定玻璃、紡織、人造纖維、塑膠原料、水泥等建設計劃,並且籌劃運用美國提供的資金。尹仲容等人原本想讓官方企業來承擔塑膠原料項目,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才改由民營企業來承擔。

一開始,尹仲容等人考慮的項目承辦人首選,是早期從事化工業的永豐化學公司老板何義。早在1951年,何義就從日本引進了PVC技術,從事PVC生產,開創台灣生產PVC之先河,隻不過規模很小。何義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企業家,他聽說投資興建PVC廠可以得到美國的經濟援助,還可以得到政府的輔助,就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很快,何義就成立了福懋塑膠有限公司,為籌建PVC廠,他還親自遠赴歐洲、美國和日本進行實地考察。

何義從國外考察回來以後,得到的結論很不樂觀。因為他發現美國、歐洲和日本等這些國家的廠商,日產PVC都是在50噸以上,而在當時的台灣計劃僅僅是日產4噸,產出越少,成本肯定就會越高。除此之外,台灣全島日消耗的PVC隻有2噸,其餘的2噸還得自己尋找出路。

何義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在市場上,成本高、價格昂貴的台灣PVC,要想戰勝成本低、價格優的日本、歐洲、美國PVC,這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仔細思量之後,何義決定放棄這個項目,但是,他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向外公開宣布。

王永慶在轉行後主要從事工業生產,但是還不知道應該從哪裏下手,而且,他也不知道台灣當局設立的“經濟安全委員會”正在擬定玻璃、紡織、人造纖維、塑膠原料、水泥等建設計劃的事情,不過,王永慶有一個生意上的好朋友,名叫趙廷箴。他們倆交情很深,王永慶曾經借錢給趙廷箴解決了困難。所以,在趙廷箴的心目中,王永慶是一個信譽卓著的生意人,更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朋友。

有一天,王永慶找到了趙廷箴,碰巧兩人都想從事製造業,商談之後,王永慶采納了趙廷箴的建議:投資水泥行業。隨後,王永慶向台灣“工業委員會”遞交申請報告,但是沒料到,水泥申請項目已經被台灣水泥界前輩束雲章老先生捷足先登了。兩人再次商議,決定投資輪胎業,但是,輪胎業的項目也已經被別人搶走了,這時倆人都犯傻了。

後來,趙廷箴和王永慶又利用各種關係,認識了尹仲容。在這之前,何義在辦塑膠廠的問題上一直都沒有明確地表態,這使得塑膠廠的項目麵臨著夭折的命運。趙廷箴的出現,對尹仲容來說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尹仲容如獲至寶,於是,他便囑咐手下嚴演存,要千方百計地說服王永慶和趙廷箴來參加PVC這個項目的投資。嚴演存找到了王永慶和趙廷箴,向他們詳細介紹了有關PVC投資項目的一些計劃,並且提出讓王永慶放棄輪胎項目,轉而投資PVC。

聽了嚴演存對PVC項目的介紹之後,王永慶一時也沒有辦法作決定。為了保險起見,他拉著趙廷箴特地請教尹仲容,尹仲容似乎早就料到王趙二人會來找他,於是,尹仲容就詳細介紹了塑膠行業的發展前景,並且還介紹了有關美國方麵的援助。聽了尹仲容的這一番話後,王永慶心裏有了底。王永慶終於下定了決心,對趙廷箴說:“怎麼樣?咱們一起幹吧!”趙廷箴點了點頭,和王永慶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說道:“好,我們一起幹吧!”

王永慶請教了有關專家和學者,私訪了一些企業名人,並親自到日本去考察,在周密細致的調查研究之後,他開始投資塑膠行業。

當時,有很多人都嘲笑王永慶自不量力,連塑膠是什麼都沒有搞懂,就做塑膠生產,預言王永慶及其合夥人最後肯定會傾家蕩產。但是,在朋友趙廷箴、尹仲容的支持下,王永慶最終還是在塑膠方麵做出了驚人的業績。

有句話叫:“生意好做,夥計難找。”夥計不易找,而一個運籌帷幄的朋友就更難求了,尋找一位能獨當一麵、協助自己成功的朋友尤為困難。

生活中,很多人利用人脈關係獲得了成功,這是因為他們具有獲得成功的條件,他們結交了許多朋友,而且都可以借用他們的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對於成大事者來說,除去環境、機遇和個人能力等因素外,處理好人際關係,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誰能把結交到好朋友,並恰當利用好朋友,誰就能借助來自各方朋友的力量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