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關於個人分紅限額和個人收入調節稅的問題。在我國由於沒有限額規定,有些企業發行股票的股息加紅利後已經超過了企業資金利潤率,鑒於這種情況,北京市規定:股息加紅利不得超過股金的16%。但是,由於 “封頂”,企業利潤和入股者收益不能同比例地增加,所以,應該將這個上限與企業資金利潤率聯係起來,規定股息加紅利,不得超過資金利潤率的一定比例。從盈利看,目前銀行儲蓄年利率是(年息),金融債券是股一年股息加紅利最高為16%,又要繳納20%的稅款,個人實際所得為股金的12.8%股票一般是不能抽回的,加之沒有二級市場,投資入股者要想收回本金需要8年,從第9年開始得到的股息和紅利才是純收入,由此看來,投資入股的盈利性也就不如銀行存款和購買債券。要解決這一問題,應使金融政策和稅收政策相互配套,具體辦法是:建立二級股粟市場,調高股票加紅利的最高限額,同時降低對股息紅利的比例稅率。
關於股份製企業留利的分配。目前企業留利中用於生產發展的部分一般,紅利基金在40%左右,留利中用於生產發展的偏低,而紅利基金比例卻偏大,要重新確定。
關於股份製企業的管理問埋,目前對股份製企業的管理是“政出多門”,既有市較府批準組建的股份製企業,也有區政府批準的股份製企業,不同股份製企業的具體管理辦法和財務處理相差較大。在稅收政策上,有些企業中“先分後稅”,如北京旅行車股份有電公司有企業中“先稅後分”造成這種局麵,主要是管理辦法和法製不健全,國家應盡快製訂《股份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等有關法規,對股份製企業地位、股東的權力、董事會結構、公兩財務公開和股票交易等方麵做出規定,使股份濟的發展活而不亂。
一、改革的目標
過去,由於在經濟領域中長期受“供給製”思想的影畹,一直單位看成是單純的清耗,正常經費和專項經費一切由國家包下來,靠財政撥款過日子,既增加了財政負擔,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造成亊業單位對財政的依賴思想,花錢計劃性差,支出一緊張,就向財政申請追加預算,財政負擔越來越重。二是束縛事業單位自我發展。往年財政對事業單位預算是一年定,寧業單位在安排工作計劃時,心中無數,不敢放手工作。三是如重射政分配的不良運轉。財政部門一直延用“基數增長法”,這種確定預算指標的辦法就好比“滾雪球”,基數越滾越大。每年和財政計算基數時出現互相扯皮現象。因此,寧業單位財務蕾理的改革勢在必行。
改革的目標:一是為了理顒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關係,把有收入的事業單位及其職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逐步減少財政補助,二是建立各種形式的經濟承包責任製,把競爭機製引入到事業單位。三是在職工收入分配上打破“大鍋飯”四是促進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五是改變亊業單位的傳統理財觀念,從過去單純的管理和服務轉變為經營與管理、服務相結合。
二、步驟和措施
試點起步,逐步推開。從1987年初,在市政府和財政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參考了工業係統實行的“兩保一掛”經濟承包責任製,我們對市園林局、文化局試行了“以經濟承包、任務承包為主要內容和目標的經費包幹管理辦法”,具體形式是“三定一獎”,即:定收入、定支出、定補助、超收分成獎勵,一定四年不變,從經費包幹範圍、經費包幹基數、獎罰辦法、獎勵資金來钁、雙方責任和義務到包幹時問都作了明確規定。其實質是在保證事業任務完成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提髙的前提下,實行業務收入各項考核指標與單位的獎勵基金和獎金稅免稅限麵掛鉤,並規定超收部分與財政分成。
市園林局根據與市財政局簽訂的經費包幹合同,對局各單位實行了多種形式、層層負責的經濟承包責任製,並結合本行業的特點和有利條件開展有償服務,合理組織收入,經過一年的實踐,1987年園林業務收入達到5144萬元,實現增收節支2593萬元,分別比1986年(經費包幹前)增長了45%和42.47%;文化局1987年各項收入達到400萬元,比包幹合同規定的收入指標增長33%,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比經費包幹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單位自有資金的積累和職工獎金水平也較大幅度地增長。
我們認為,隻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單位領導對單位的財務工作有改革的意識;二是單位的主要業務收入有穩定的來海,並且符合國家的各項規定,就可以逐步推開上述試點經驗,經過努力,到目前為止,已有19個單位與市財政局簽訂了不同形式的經費包幹合同。《北京日報》、北京電視台進行了報道,在全市事業單位中產生很大影響,
采取不同辦法,在確定事業單位經費包幹時,應主要考慮兩個方麵:一是收入來多、經濟效益比較好、家底比較厚、經營管理基礎和人員素質較好的單位,采取“定收入、定支出、定財政補貼,核減補貼與獎勵掛鉤的辦法”,如我市工業設計研究院、市環保局等單位。財政部門對這些單位核減下來的財政補貼,相應設董“事業發展和風險基金”,主要用於這些單位的事業發展。二是對有條件組織一定收入,但不足以彌補支出的亊業單位,則采取“定收入、定支出、定財政補貼、超收與獎勵掛鉤”的辦法超收部分與財政實行分成,財政把上繳的收入放置“亊業周轉金”中,支持事業發展,積極流通資金,製定獎罰辦法和澱套播施。按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相結合的分配,定單位超收部分除與財政分成外,必保證60%用於事並發展,40%用於集體福利和職工獎勵。獎勵給職工個人獎金水平分成三個檔,但不能超過單位職工平均三個月的獎金水平。並且規定,這部分獎金作為市政府獎,不納獎金稅,但是如果完不成事業任務和包幹經濟指標,要扣減現行獎標準的50%。這樣,包幹合同中肯定力,又有了壓力。也可確保包幹合同兌現,另一方麵,財政對改革中財務出現的新情況,加以指導,我們製定了《實行經濟包幹的事業單位有關財務管理》的明確的規定,其目的在於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強化財政的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