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對北京市股份製企業的調查與思考(3 / 3)

三、改革的作用

提高了經濟和社會效益。在經濟效益方麵,1988年市級19個包幹單位全年增收節支達12000多萬元,上繳財政1200多萬元。

園林部門1988年業務收入6597萬元,實現增收節支3300方元,分別比1987年增長28%3義和22%。從1987年至1988年兩年,園林係統形成自有資金2100多萬元,初步實現了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調節相結合的“良性循環”的經營管理機製,僅1988年就自行消化了因物價上漲、補貼增加、各項開支標準提髙所造成的減收增支因素800多萬元,兩年來,所厲單位用自有資金為國家新增固定資產近千萬元。

文化部門1987年和1988年兩年,業務收入分別達到400萬元和530萬元,分別比經費包幹塞數超收100萬元和230萬元,增長33又和76!!%藝術表演單位的經費自給軍1987年為22,2%,較1986年提高48個百分點1988年自給率為2丄7義,較1987年提高54個百分點,兩年提高經費自給率2個百分點,這就逐步提高了自我發展能力,完善了藝術表演團體內部的運行機製。

體委係統各單位充分發掘潛力,利用自己現有場地、設施、技術等優勢,為社會提供服務,增加收入,減輕國家負擔。如市體工大隊和四塊玉基地成立了服務公司,二體校成立了校辦工等,1988年共創收150多萬元,並用於彌補事業費不足,充分體現了“以體養體”的方針。

在社會效益方麵,文化部門1987年場次14983場,比1986年增加2748場;1988年演出19804場,較1987年增加4821場。戲劇單位1987年共上演新劇目11個,1988年麵臨戲劇不景氣的困境,仍然從事嚴肅的藝術追求與探索,創作了27個新作品,

播電視部門1988年譯製電影故事片23部,搜集資料400部,組織放映群眾喜歡、內容健康的錄像597場,並在郊區縣新建7座地麵衛星電視接收站,電視藝術中心在人力、財力都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投資100多萬元,改建兩個攝影擁,並拍出一批有價值的、政治性、藝術性高的電視劇6

隨著園林、環衛、環保等部門經濟效益的提高,城市綠化美化、垃圾消納處理、環境保護能力大大增強。先後完成了天安門兩側、東長安街、建國門大街、二環路、三環路以及京張、京石、京津、京開、京密等公路的綠化改進任務,城市綠化覆率從1985年20%上升到25%,從1987年起,部分區域相繼建立了垃圾集裝箱轉運站,提高了垃圾收集運輸能力。

2促使單位加了財務管理和監督。經費包幹要求有關單位財務部門從簡單的記賬算棖和報躲逐步向經營管理型轉變,注意單位內部各種資金的流向,搞好資金投向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資金使用反饋,為單位領導在經濟活動中的決策提供依據,當好領導的參謀、助手。通過健全和完善財務製度,加強財務管理,促使管理規範化、製度化、科學化,市播電視局與財政局簽訂經費包幹協議後,對局係統製定了《北京請播電視局經費承包責任製實施細則》,細則對業務收入範圍、任務分配、獎罰政策、收入流向以及社會資助等,都作了明確規定。為加強全局財產物資的管理,又製定了《北京市播電視局固定資產管理暫行規定》,對固定資產的範圍、分類、計價、盤點、核對、報損、調出的審批權限、折舊以及考評獎懲等,作了明確規定。

園林部門確保園林綠化的社會環境效益和優質服務,製定了以園林綠化業務為主體的,包括財務管理、基建管理、科技教育、安全生產、內保工作等八項考核標準,與經濟指標相結合,雙向考評,百分計獎、獎優罰劣。為了提髙資金使用效益,還製定了《專項資金跟琮反俄管理辦法》和《自有資金管理辦法》。

市環衛局與市財政局簽訂“四定一獎”經費包幹合同後,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通過內部逐級承包,加強內部管理,如車場車隊搞“全額車次計件工資”,按工作量考核增強分配透明度,對虧拫的車隊實行“全員有效工時考核”和“定額虧拫、減虧提成”。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促進了單位內部管理方式的改革。並相應製定了《資金計劃管理辦法1和(環保係統財務管理辦法》。

四、問題與建議

通過幾年的實踐,還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由於近年來物價漲勢過猛,使事業單位各項開支標準大度地提髙,導致亊業單位本身承受能力下降。雖然各單位通過包幹,自己消化了一大部分,但仍感資金緊張,從不同程度上製約了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麵,財政在製定包幹辦法時,由於稅收配套政策銜接得不好,在實施包幹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問題,財政部門將認真加以研究。二是不少亊業單位存在短期行為。單位的領導和職工片麵追求眼前利益,以致造成在工資、獎金等待通上互相攀比,不講社會效果,單方麵追求高利潤,不講後備基金的儲備、麵定資產的維護和更新改造,使固定資產超負荷運轉,使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聞關係出現扭曲。

為此,我們建議:

在收益上要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保證事業留有後勁。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要建立足夠的後備基金,職工個人收入的增長不能脫離實際可能。

要加強財務管理,糾正“以包代管”的傾向,對資金的使用範圍、開支標準,要根據規章製度加以審核和監督,用自身的創收稱補事業經費不足,保證事業向前發展。

在努力加收入的同時,單位的領導還要大力提倡艱苦奮鬥、辦亊的精神,量入為出,精打細算,養成厲行節約的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