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北京市工業生產用彙問題(1 / 3)

一、北京市工業生產用彙的基本情況工業生產用彙有較快增長

“五五”期間,北京市工業生產用彙為63億美元,“六五”期間增長了2倍,為14億美元,平均每年遞增10%。1986年全市主要用彙的情況是:紡織876萬美元,播電視6540萬美元,一輕5550萬美無,化工4945萬美元,二輕4909萬美元,機械2145萬美元,汽車1227萬美元,儀器儀表1670萬美元;計算機行業1987年為1325萬美元。

工業生產用彙主要是用於進口廒材料和元器件從1981年到1986年,進口原材料用彙每年遞增7,2%,進口元器件用彙每年遞增25%。進口原材料用彙占用彙總額的比重由肪。下降到11,1%,進口元器件用彙由15.上升到15.6%紡織、化工、輕工、汽車等行業生產用彙的95%用於進口原材料。計算機、蟠電視、儀器儀表等行業用彙大部分用於進口元器件,國撥外彙量呈下降趨勢“五五”、“六五”期間生產用彙來源主要是國撥外彙。“六五”期間國撥外彙占用彙總額的86外,地方外彙占“七五”開始,國撥外彙逐年大描度削減,地方外彙大大增加。1986年國撥外彙占用彙總額的比例降到60%4外,1987年進一步降到411987年與1981年相比,紡織、化工、輕工及播電視行業下降漲度比較大,紡織由98%降到519外,化工由92%降到502冗,輕工由9%降到7%,播電視由73%降到19%。

隨著生產的發展,原材料、元器件進口量不斷擴大,使用的外彙逐年增加,外彙對本市經濟建設的影響越來越大。具體體現在:

用彙產品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增加。1981年至1986年,生產用彙每年遞增10%,超過市霣工業產值增長5.7%的速度,因此,用彙產品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發生較大變化,“五五”期間為218“,“六五”期間為2從3又,1986年為38%,1987年則上升到39

2出口產品依靠外彙支持的程度逐步增大。本市工業用彙產品出口創彙額占工業出口創彙總額的比重,“五五”期間為8%,“六五”期間為58%,1987年上升到6%。

二、工業生產用彙增長的原因分析

工業生產不斷發展同國內原材料供應之間存在尖銳矛盾

近幾年,北京市工業有較大的發展,汽車、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的生產規模、生產能力不斷擴大,彩色電視機、計算機、食品等新興行業迅速崛起,1981~1986年,主要用彙產品的產量迅速增長,汽車由7萬輛增加到5,4萬輛,增長1倍;彩色電視機由2萬台增加到312萬台,增長17倍微型計算機從空白發展到4900多台。生產的發展對原材料、元器件的要求是,數量多、質量髙、品種全,但由於近幾年全國各地加工業的發展速度高於原材料工業的發展速度,因而原材料的供應,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品種上,都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供需矛盾日趨尖銳,形成了各地工業競相爭奪原材料市場的局麵。本市工業以加工業為主,原材料的供應主要依靠外地,因此在原料爭奪中受到的衝擊更大。一些過去有保證的原料,或供應量減少,或中斷了來源,為保證工業能穩定持續發展,不得不從國外大量進口。從1981年到1986年,用彙在50萬美元以上的產品由31種、7071萬美元增加到70種、9億美元,分別增長25倍和7倍。年用彙在50萬美元以上的大宗進口原材料(元器件)由37種、8億美元增加到70種、17億美元,分別增長89%和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