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引進國外設備造成了工業生產用彙增加1979年以後,工業企業為提高技術水平和裝備能力,從國外引進了大量設備,其中相當一部分設備要靠進口原材料、元器件進行生產。據統計,“六五”期間,引進設備用彙與其生產用彙比為1:72(即引進100美元設備,要用72美元進口原材料、元器件維持生產)。生產用彙1981年為5837萬美元,1986年為38億美元,平均每年遞增15.8;%:引進設備用彙占全市生產用彙總額的比重逐年上升,“五五”期間為20%,1981年為24%7%,1986年上升到35.1%。
引進項目用彙多,一方麵,進口設備對原材料、元器件及維修用的備品備件要求比較髙,不少是國內生產技術、生產能力一時難以做到的,用國產替代進口,要有一個發展過程。另—方麵,引進工作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論證,盲目引進;二是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國產化速度饅。出口產品對原材料的窬求提高
這幾年,國際商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對出口產品的質量、品種、花色的要求提高。麵對這種形勢,工業企業為了占領國際市場,達到產品多出口、多創彙的目的,在引進先進設備的同時,還需要有量多、質好、供應及時的原材料做保證。而國內原材料供應難以達到這個要求,因此每年需要較多的進口%另外,國家為鼓勵出口,實行“以進養出”的政策(即進口原料,產品大部分出口、生產用彙也有增加。同時在進口原料時,還存在片麵求洋、盲目進口等問題。
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
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據統計,有60?70%的進口原材料、元器件的價格上漲。以一輕總公司為例,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六五”期間用彙比“五五”期間增加4000多萬美元,占同期用彙的
三、今後的主要矛盾
從需求看,隨著我市工業生產的發展,對外彙的需求將進步增長。而國內原材料供應狀況短期內不僅不會有所好轉,而且可能進一步緊張。因此,我市工業將長期處於生產發展與國內原材料短缺、進口原材料與外彙不足的矛盾中,本市引進高潮是1984、1985兩年,目前絕大部分項目已建成投產,因而窬要大量進口材料,同時,1979年以後投產的設備,不少已進入維修期,大量備品備件要從國外進口。因此,用彙需求進一步增長的趨勢不可逆轉,1981~1986年我市工業生產用彙平均每年遞增10%,根據測算,15個工業總公司“七五”期間用彙平均每年將遞增如果把生產用彙增長漲度壓縮到6%8%,到1990年,工業生產用彙將達到8?良2億美元,仍然比較髙。
而生產用彙供需之間的狀況是,到1990年,國家撥給的進口物資約為9?2億美元,工業出口創彙留成外彙約為1億美元,連聞“以進養出”外彙,全市可供工業生產用彙預計為3?33億美元。這同工業生產實際籌2億美元)有較大的缺口。由於出口創彙增長漲度有限,且國撥進口物資將進一步減少,增加生產用彙難度是相當大的。
四、幾點建議
為妥善解決工業生產用彙問題,我們認為應當從兩方麵入手:一是企業用彙必須建立在多出口多創彙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出口來保證外彙來源不斷二是堅持節約用彙的原則,做到合理使用、精打細算,充分發揮現有外彙的使用效率。為此,應該著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