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一步抓好出口創彙
首先,應大力發展外向型企業。工業企業要實現指導思想的轉變,即從滿足內需為主的內向型向外向型轉變,樹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意識,努力增加出口產品生產,實現“以出養進、以進養出”的良性循環凡大量使用進口原材料的企業要逐步做到能出口多出口,
其次,抓好重點出口行業。紡織、輕工是本市傳統出口行業,今後,重點是提高出口產品的內在質量、水平和檔次,盡快從“以量取勝”轉向“以質取勝”,由出口初級產品轉向出口製成品,由出口粗加工製成品轉向出口精加工製成品要積極發揮機電產品出口能力,選擇部分企業實行出口導向,麵向國際市場,形成一批出口拳頭產品,以帶動整個機電產品出口,使其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1/6上升到1/3左右。
擴大出口的渠道,從工業企業看,一是大力開發適合國際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二是對老產品增加加工深度,捶高產品的質量和等級。從外貿看,在鞏麵老市場的同時,要開拓更多的新市場。對外推銷工作,要著重放在信息、調研和搞活經營上,要下力量做好銷售代理及客戶選擇工作,形成比較係統的銷售網絡。
第三,辦好各類出口專,對專的建設和發展要采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第四,擴大生產企業自行出口的權力。
第五,積極開展與各國和各地區的對等賀易。“對等貿易”是一種靈活的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是當前國際流行和通用的貿易方式。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把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結合起來。
(二)生產要立足國內資濂
首先一,努力發展跨地區、跨行業的橫向聯係和聯合,建立原材料基地;其次,要加速原材料、元器件的國產化進程;第三,引進項目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要立足於國內供應,
(三)合理用好現有外彙
市裏掌握的留成外彙及調劑到的外彙,在分配上應當堅持“量入為出”、“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對於能出口創彙的、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對本市經濟建設及財政收入影響大的、能替代進口的企業,應重點保證,優先供給平價和半平價外彙。對非重點用彙企業,根據外彙供應情況適當分配。對些政離目前國情的日用消費品生產,所需外彙全部從外彙市場調荊解決與此同時,要提高外彙使用效率。
(四)申請外彙優惠政策
北京是資源約束型經濟,因此經濟發展對外彙的依賴局麵難以改變%而北京的創彙能力要有較大的增長,還需經過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如果國家外彙政策不改變,單靠地方的能力,現有外彙來源很難滿足生產的需要。根據北京的特點和實情,國家應當給予我市一些優惠政策,如調整外彙留成比例,由目前的地方留成25%提高到40%增加“以進養”外彙數額,由目前的每年5000萬美元周轉外彙增加到7000萬1億美元中央物資部門增加供應進口物資的數量
等。
作者
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工業處北京市計劃委員會工業處、商貿處張大力孫晚聖孫朝輝邢煥樓於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