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出口創彙。有些私營企業發揮所長,生產出口產品,增加創彙。百戶私營企業中5戶有創彙業務。海澱區郭燕平開辦的湛生物產品製作所,飼養小動物,抽血製成血清,再由外貿部門出口美國,月營業額約7萬元。還有明陽敘路淑鈞等人合夥開辦的三星炊用燃料製品,生產麵體酒精,出口香港,並供應本市一些大飯店使用,去年9月即創彙1萬無。方便人民生活。一些私營企業適應市場的翳要、人民生活的需要,從事修理業、服務業、飲食業,在方便人民生活方麵起到了一定的拾遺補缺作用。
吸收閑散資金,有利於發展生產,在改革的大潮中,一部分有商品經濟頭腦的人,投身到發展商品經濟之中,他們把閑散資金、技術、勞力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發展私營企業,形成生產力。例如海澱區光彩電器有限公司就是由10人投資的9除本市投資人員外,還有江蘇、大連的人投資,我國最早和外商聯營的個體戶薑維,就是其中的投資人之一。這個企業去年和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共同研製了半自動弧焊機,可裝在流水線自動作業,大大提高了生產率,經有關專家鑒定,認為達到世界80年代水平,其產品已被二汽、濟南等汽車家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
企業主缺之長期經營思想,怕政茉變。目前社會上對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議論頗多,分配不公、偷漏稅、業主暴富等,引起人們不滿。平息暴亂之後,我們注意了這方麵的問題,加強了管理。但是一些私營企業主還不能全麵理解、認識黨的政策,他們怕政策變,怕戴資本家的帽子。盡管黨和政府一再明確改革開放的政策不變,發展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的政策不變,可是還有一部分私營企業者有疑慮,他們不把全部財力、物力投到擴大再生產中,而是“能賺多少算多少”、“讓幹—天是一天”。如西城區京藝印字印花業主趙德利說:“我現在連20%的力都沒有用在企業上。”
另外,黨中央9號文件傳達後,部分黨員私營企業主要求不再當企業負責人,辦理歌業。如石景山區張國播原是北方工業大學副教授,從1956年開始申請入黨,到1986年才被批準。1988年他退休後辦養殖場。聽了中央9號文件說“我奮鬥了幾十年,不能當剝削者”,提出歜業。在10名黨員私營企業主中,有3戶提出歐業。
1私營企業內部管理不完善,產供銷不暢,經香不穗定。所登記的私營企業一般規模不大,近似於家庭作坊式小企業。對企業的管理有的還用家長式的管理方法,企業主一人說了算,不進行論證,憑經驗指揮生產,企業經營有一定的盲目性。這種企業在農村占的比重大,在城區、飲食業、手工業中也有此種現象。
私營企業缺少正常的購銷渠道,原材料受國家計劃控製,一些企業主為了維持或擴大生產,就免不了鑽空子,想法子找門子,利用手中拿管物資的人,從“雙軌製”下取得所箱的原材料,其結果是破壞了計劃,腐蝕了幹部,例如平穀縣地下餐廳經理講:由於不供應私營企業平價食用油,高價的也難買,隻好托糧油知門的熟人買一桶油。為他批油的人差不多隔幾天就到他的餐廳就餐,而且不付分文,吃者心裏自然有數,把食用油平、高之間的差價吃了進去,才算了之。餐廳經理細算下來,比買高價食用油還責,還得領人情。再如通縣某鞋生產的鞋質量可以,價格合理,送貨到商店就是賣不出去,究其原因是售貨員不把他們的產品放在貨架上,而是放在櫃台下,鞋知道後和售貨員達成協議,每售出一雙鞋給售員回扣2元,這樣售貨員在櫃台前盡力推銷,不久便銷了出去。
缺少經營場地。私營企業的經營場地多為租賃,自有場地(私有產權)不及百分之二、三。經營場地狹窄,在城區尤為明顯。私營企業使用場地,受製於出租方,出租方看到私營企業營利就變相提髙租金,或以派作它用相要挾,迫使承租者出高價續租,如果承租者無力承擔就需搬遷。調查中有10%的企業因場地搬遷而報變更。由此,私營企業主也無心擴大再生產。
私營企業主和雇工之間收入差別大。私營企業在分配上多數是計件工資,少數是計時工資或效益工資。一名工人月工資從50、60元到200多元不等,但一般的是150元左右;而企業主月收入多數在400元左右。由於超過400元要上個人調節稅,因此在私螢企業賬麵上發現企業主工資超過400元的隻有5戶,如東城區私營企業主何允昌,月工資為2000元,而他的雇工月工資是200元,何允昌是雇工收入的10倍。另外,一些私營企業摘外協作,白條下賬,多攤成本,還能多獲利潤,尤其是企業利潤50%不上稅,作為擴大再生產用,但實際上私營企業受到經營場地等多種製約,擴大再生產很少。這部分收入長期不用於擴大再生產而為私營企業主占有,兩者相加,收入差別更大。如大興縣怡樂羊毛衫對外訂金加工一件羊毛衫收回54元,但雇工加工出一件羊毛衫得到92元,這樣多加工一件羊毛衫,私螢企業主就從中獲純利306元(除去工人醫療費、夥食補助、稅費等)。
夂個別企業有違法經香活幼,有的行業難於管理。私營企業涉及行業眾多,分布泛,他們生產的商品、服務的對象不隻限於本市或某一區域,有的涉及到全國其它省市或外國人。如東城區惠美酒吧,晚7點開始營業到零點才停止,顧客多為外賓,尤以日本人最多,約80%。還有科技谘詢業,經營範圍除了提供谘詢外,還要研製自銷,科、工、貿一體化,東城區這樣的企業就有6家。因此,很難控製他們的經營範圍,也很難確定哪些是自研的產品,哪些又是國家科研機構在職科技人員研製出來又在私營企業中推銷,另外,私營企業受利益驅使也會出現唯利是圖、違法經營、摻雜使假,如朝陽區楊新洲倒賣假酒已被朝陽公安局收審。雖然百戶私營企業僅此一戶,但不能肯定沒有隱蔽著的違法經營者,
對私營企業管理部門多,政茉不盡統一,互不協讕。隨著私營企業的發展,勢必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的方方麵麵,涉及到政府職能部門對它的監督管理,但其現狀是管理部門多,政策不統一,有了問題互相推,沒有形成協調綜合管理能力。如用工的管理,市政府1989年發了6號令,要求訂立用工合同,到勞動管理部門辦理用工手續,結果是有的區縣辦,有的區縣不辦,即使發生了勞動糾紛,也沒有單位調解仲裁。如海澱區藝苑工藝品業主李考林無故扣發雇工工資,迫使雇工到區法院、區政府多次告狀、上訪,最後還是經海澱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調解。再如稅收部門對私營企業雇工工資的列支問題,市稅務局規定了私營企業雇工可以在200元以內列支,但實際上是有的區縣按此規定執行,有的區縣還仍按對待個體工商戶的雇工列支執行,即每人每月85元。凡此種種,由於各部門對私營企業的具體政策不統一,出現了一種政策執行各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