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江上行船(2 / 2)

宋錚忍不住要開導一下這個老先生了,“理學論君臣,以之為天理倫常。理學大行天下,凡逆理而動者,天下必討之。”

一些話,是不需要明說的。當今聖上齊明宗逄瑛年僅十四歲,比宋錚還要小一歲。逄檜和黃元度把握軍政大權,算是君弱臣強到了極點。幸好逄檜與黃元度二人相互牽製,雖然拚命爭權奪利,卻一直奈何不了對方,達到了一個平衡。

黃元度是齊明宗的姥爺,膽子再大,也不敢改變這逄姓天下。而逄檜則不同,若是逄檜一家獨大,難免會把自己的侄子廢了,自己混個皇帝當當。黃元度提倡理學,並以理學掌門人自居,固然有提升自己地位、穩固統治之效,又何嚐不是在提醒逄檜,要注意君臣之理。畢竟,逄檜掌控軍權,造起反來,要比黃元度容易一些。

韋不周盡管埋頭學問,但作為曾經的江寧文院總教習,基本的政治眼光還是有的。其實,韋不周在江寧呆了多年,而且現在還在江寧戀棧而不回家鄉宣城,對時政的關注,不是宋錚所能比的。

韋老先生點了點頭道,“前宋開國,兄終弟及,斧聲燭影沒在我大齊重演,算是我大齊之幸了。”

宋錚倏然色變,不敢吱聲。曆史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沒能把帝位傳給兒子,而是被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奪了去。很多野史都記載,趙光義把自己的哥哥幹掉了。此為“斧聲燭影”。

而對於十年前大齊發生的朝廷政變,宋錚從茗兒那兒知道得一清二楚。逄檜和黃元度合謀,幹掉了齊高宗。逄檜是齊高宗的弟弟,卻沒有學趙光義奪帝位,原因一是那時的逄檜還未取得對軍權的絕對掌控地位,韓忠等老帥都還健在。二是黃元度的牽製,使逄檜不能上位。三是逄檜膝下無子,即便是當上了皇帝,百年之後,還是要傳給最近的逄姓親族。

這段曆史雖然極為隱秘,但齊高宗年僅四十便突然暴斃,連當時的太子,逄兩瑛的哥哥、茗兒的弟弟逄琰也未能幸免,坊間豈能沒有一點議論?人們雖然不知道宮城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人們也有最簡單的判斷標準,那就是誰得利,誰所為!黃元度和逄檜是最大得利者,自然是被懷疑的對象。在小皇帝逄瑛即位最初的幾年裏,的確曾經議論紛紛,隻不過,黃元度和逄檜以其強硬的高壓手段,把這些都壓了下去。這幾年局勢穩定了,這種議論才漸漸少了。

現在,宋錚沒想到,韋不周居然當著自己的麵直接提出來。這要真被有心人聽了去,報告給黃元度或者逄檜,韋不周算得上夷族的罪過了。

見宋錚變色,韋不周笑道,“小兄弟,此處就我們兩人,船上其他人就算聽見,也不知道我們說得什麼。毋須擔心至此。”

宋錚苦笑著搖了搖頭,連忙轉換話題道,“我大齊北有金,西北有西夏,西南有蜀,且均有圖我大齊之心,幸大金新帝完顏玉生奉前朝完顏雍休養生息之策,且與西夏老皇帝李仁孝不睦,否則金夏一聯合,夏與蜀又有勾結,到時候三家圖齊,真夠我們應付一陣的了。”

韋不周又驚詫地看了宋錚一眼,“甫一見小兄弟之時,就覺得你不凡,沒想到你思慮至斯,果真是小小年紀,胸有大誌!”

“讓老先生見笑了。”

韋不周擺了擺手,“去歲曾有傳言,大金有南下之心。沒想到峰回路轉,現在又天下太平了,隻是不知道,這天下太平能持續多久。若我大齊仍然是目前這副局麵,恐怕很難應付。”

“老先生也是胸懷天下之人啊,”宋錚由衷地道,不待韋不周謙虛,宋錚略一思忖便接著道,“當今陛下年紀漸長,聽聞也是自幼飽讀詩書,聰明異常,將來親政,必是一代明君。”

“明君?”韋不周哂然一笑。

宋錚心裏一咯噔,難道這位比自己小一歲的皇帝,是個小傻子?

見宋錚疑惑,韋不周道,“不瞞小兄弟,我姓韋,號不周。”

宋錚裝作吃了一驚,連忙站起身子,拱手道,“沒想到能遇到不周先生,實乃小子之幸。”心裏卻忍不住要拍一下自己的腦袋,韋不周作為江寧文院總教習,曾入宮給小皇帝講過課的,自然對小皇帝非常稔熟。

韋不周撚著胡須,斜眼覷著宋錚道,“小兄弟,我想,你也不是一般人物吧?一個身穿粗短下人衣服的鄉村小子,即便讀過幾年書,又怎能有如此見識?”

宋錚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