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國建國第一百五十二年,也是開元第十年,我出生了,在十月,盛秋時節。
我的家鄉,在靖國南部的一個小山村裏,村子叫“王留村”,據說靖國的第一位國君在幼年打獵的時候路過這裏並留宿一夜,所以村裏的老人就給村子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這裏風景很是秀麗,有青翠的丘陵,土質肥沃;還有許多彎彎的溪流,清澈見底。最重要的是這裏的民風十分淳樸,自古以來都遵循著“路不拾遺,夜不閉門”的傳統。村子不大,就百來戶人家,千百年來一直相安無事地生活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靜而美麗著。
在我家附近,有一條河,當地人稱之為“福來河”。村裏人一直篤信“福來河”會給他們帶來好運。所以每逢正月十五,他們都會到“福來河”放河燈,祈求天神聽到他們的心願,給他們送來祥瑞。聽我阿爹講,自他們成親以來,阿娘就一直懷不上孩子,就是在正月十五拜天神的時候,吃了阿爹從“福來河”偶然抓到的一條紅鯉魚才有的我。所以,他們給我起名叫“陸儷笙”。“儷笙”,就是“鯉生”的意思。因為我神奇的出生遭遇,村裏人更加相信“福來河”能帶來好運的說法了。
說起我的阿娘,她是我們村最好的繡娘,她的女紅,在全村,甚至是全鎮都是出了名的。方圓百裏的人都知道“王留村”有一個女紅非常出色的“陸繡娘”。於是,村裏或鎮上的人,逢著閨女出嫁或是兒子娶親,都會來找阿娘做嫁衣、陪嫁或者是新婚用的物品。因為阿娘出色的女紅手藝和阿爹在田地裏勤懇的勞作,我們家的日子,過得要比村裏平常人家寬裕一些。
自我有記憶開始,阿娘就經常坐在北屋窗前,手裏拿著繡花針,旁邊是各色的絲線,麵前呢,就是正在繡的《牡丹圖》或者《鴛鴦戲水圖》等代表喜慶的圖案。每到午後,陽光從窗台射進來,就像給阿娘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每次到這個時候,我就會癡癡地看著阿娘,覺得她就是像阿爹給我講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裏的織女一樣,不但美麗動人,還心靈手巧。每次我犯癡的時候,阿娘就會輕聲喚我“儷笙,又在想什麼呢,快點過來幫娘理一下線。”我便一蹦一跳地跑到阿娘身邊,整理起那些柔軟豔麗的絲線來,每次都是如此,我樂此不疲地做著那些很快樂的事。
我的阿爹,是個老實本分的莊戶人,但是他的肚子裏,卻裝了一肚子的故事。每天下了地吃罷晚飯,他就會抱著我給我講故事,從牛郎織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他都能講的栩栩如生。而且他還會背詩呢,我學會的第一首詩“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就是阿爹教我的。我曾經問他,“阿爹,你為什麼會講故事,還會背詩寫詩呢?”阿爹和藹地摸了摸我的頭,說:“阿爹的阿爹,也就是你的爺爺,以前是一位老先生,可是一直體弱,還沒看到你就走了。阿爹的本事啊,全是跟你爺爺學的。”每次說起爺爺,阿爹的頭就會垂下,看到阿爹難過,我也就不敢再問了。
每次晚飯過後,就是我們一家最幸福的時光,阿爹抱著我講故事,阿娘繼續繡白天沒完成的牡丹花。每次到故事的開心處,我和爹爹嬉笑的時候,阿娘就會停下手裏的活,溫柔地看著我們父女倆,也跟著笑起來。有時候,阿娘還會給我們做一些零嘴吃,比如煮蠶豆,炒瓜子什麼的,就著阿爹神奇美好的故事我總是吃得滿口清香。爹的慈愛,娘的溫柔,我擁有全世界最幸福的家。
------題外話------
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醞釀了好久,如果有什麼不當之處,還請友友們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