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能夠安心享受今天的陽光的人,也一定能夠在明天安心地出海打魚。因為,他們活得簡單,每一天都在享受,既享受工作的快樂,也享受休閑的快樂。有陽光時盡情享受過,才不會在陰霾來臨時為自己沒有享受昨天的陽光而後悔。
這種人安於現狀,不奢求,但是很會享受;對未來持一種樂觀態度,但並不迷信未來。他們是一群現實主義者,也是享樂主義者,但是並不墮落。他們回複到了人類生存的一種最簡單狀態,像一群水裏的魚,既會在有生理需求的時候出去尋食,也會在碰到一棵舞姿優雅的水草時在它麵前盡情嬉戲。
請大家問問自己下麵這幾個問題,然後寫下答案:
我是否沒有生活在現在而隻擔心未來?清早起來的時候,我是否決定要抓住這一天,盡量地利用這二十四小時,做一個享樂的現實主義者?
什麼時候開始去做,下星期?明天?還是今天?
讓我們記住:快樂不是運動,因為任何運動都需要時間來完成。快樂永遠是現在,是完滿和完整的現在,它生成於每一個活動,並使實現活動完滿起來。
每一步都是人生。
生活是怎樣的?
有人認為生活是肩膀上的纖繩,不堪承載;比如一些宗教的教義告訴人們人世是一苦海,人生是苦海扁舟,人要摒棄一切欲望,因而人生是不能享受的,要忍受苦難等待來生。有人認為生活隻是指甲上的油彩,除了修飾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這還隻是表象,讓我們看看對生活真相的藝術總結。
在《北回歸線》的開頭,亨利·米勒寫道:“鮑裏斯剛剛總結了他的看法。他是一個天氣預報專家。他說,天氣會繼續壞下去,會有更多的災難、更多的死人、更多的絕望。無論哪兒都沒有一點要發生變化的跡象,但時光之癌症正在吞噬我們。我們的英雄或者已經自殺,或者正在自殺。這個英雄不是時間,卻是永恒。我們必須步調一致,前赴後繼地朝著死亡的監獄奔去。無法逃脫。天氣也不會變。”
讀到這一段話,有沒有一種蒼茫的悲哀在心底升起?
抬頭看著天,上麵又沒有快樂掉下來,我們到哪裏尋找?
一切有關快樂的追問都是有意義的,這表明了向上的精神。
在生活中,有人隻樂一會兒,有人樂一小時,有人樂一天之後惆悵半個月。如果把一生的快樂加起來計算人生,有人隻活了十年,有人活了二三十年,有人隻活了兩三年。也有完全不快樂的人,鬱悶過了一生,從這個刻度計算,他就相當於沒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
有什麼理由不快樂呢?或許有很多緣由,但其中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原因則是:很多人以為,今天的煩惱不過是明天的快樂的代價,為了明天,寧肯在不快樂中消磨今天。
但是今天的煩惱換來了明天的快樂了嗎?
有一個人準備第二天清晨磨豆腐。磨豆腐既要用到火,也要用到冷水,所以他頭一天晚上就拿了一隻瓦盆,裝了火種放在屋子裏,又拿了一個鐵罐子盛了水,放在有火種的瓦盆上,他這樣想:“我把火和水都已預備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起身去生火,可是火卻已經熄滅了;再去倒冷水,冷水也已經變成熱水了。
追隨著為未來的擔憂跌入煩惱的深淵的人也是如此,為未來煩惱是在浪費今天的精力,造成精神壓力,神經疲累,就相當於熄滅了今天的火種,又破壞了明天的清涼快樂。
日久天長,煩惱已經成為積習。
要改變這種惡性循環,就必須學會把未來也像過去一樣關閉得緊緊的。快樂應該就在當下!我們所應該要關注的,是怎麼樣把今天的分分秒秒過好。
一位參加過越戰的士兵曾經說,他在戰爭中的任務是排雷,親眼看到自己的幾個親密的戰友一個個地倒下了。
他說:“我從中學會一步一步地生活。我永遠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倒下的人,因此,我必須充分利用每次抬腳和落腳之間的間隙,我感覺到每一步都像是整個人生。”
隻有這樣的信念,才會贏得源源不斷的快樂。相反,如果我們想得太遠太多,總是擔心未來的生活,虛幻的想象會變成沉重的包袱,讓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
這世界上,隨時都可能快樂的人大概隻有上帝一個,還等什麼,把本該屬於我們的快樂從他那裏搶回來吧!
享受人生是一種樂趣
其實,真正的享受不僅僅是吃喝玩樂,也不僅僅是恣意無度的放縱,更是正視人生的悲歡離合。真正美滿的人生就是符合一般常人範例的生活,井然有序,但不含奇跡,也不超越常規。
1.別害怕享受今天。
某地的風俗,設宴時要給客人奉上大量的牛奶,所以一般人都在請客前很久開始擠奶,不至於臨時供應不上。
有一個人計劃在一個月以後請客,他心裏想:“如果把牛奶從牛身上取下來。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牛奶放在木桶裏,日子久了容易壞。不如幹脆把它放在牛腹裏,到請客那天一並來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鮮的牛奶,不是再好不過了嗎?”
他對這個絕妙的想法很滿意,於是就把所養的一頭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開,每天也不去擠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