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社交是成功的基礎(1)(2 / 3)

這下廉頗很不服氣了,說:“我是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保衛國家的汗馬功勞,可是藺相如僅僅靠耍嘴皮子立了一點功,他的爵位卻在我的上麵。況且,藺相如出身低微,他原來不過是太監總管手下的一個舍人。我同一個出身低賤的人擔任同樣的職務,實在是感到恥辱,而且現在還要我做他的手下,這我簡直受不了。”他對外揚言:“我如果碰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些話,總是避免和廉頗見麵。每次朝會的時候,藺相如常常假托有病,不願和廉頗爭位次的先後。後來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來了,藺相如立即把車子掉轉方向躲避。

後來藺相如對自己的門客說:“其實我哪是怕廉將軍啊,我是為了國家著想啊。現在強秦之所以不敢發兵來攻打我們趙國,隻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兩人還活著。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我之所以忍辱退讓,是由於我首先考慮到國家的患難和安危,而把個人之間的恩怨擺在次要地位的緣故。”

這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裏,廉頗畢竟是個正直的人,感到很慚愧,覺得自己的境界實在太低了,於是真誠地負荊請罪,兩人終於和解。

新主管對待倚老賣老的資深同仁,要以敬重、真誠的態度對待,比如在聚會時,趁機表示敬重之意,真誠地讚美他們為公司做出的貢獻。在工作中不懂的事要和他商量,不能因為對方職位不高或生性老實而有失敬意,這種人對公司上上下下很清楚,聽他講講公司的曆史,對新主管也是有益的。如此一來,年輕主管不但加深了對公司的了解,而且在老員工及眾人心中,也留下了好的印象。

如果職員在晉升之前,和資深下屬搞好關係,可免去晉升後的麻煩。例如,表示出你對他的關心,在他需要幫助時,熱心支援,並讓他欠你的“人情債”。讓他覺得你做主管會更有助於他的自身利益。

最重要的一點是:業務上要強於他,讓他心中服氣,讓他明白你的晉升靠實力,而不是靠關係爬上去的。

在職場上,人與人合作,時常會出現問題,有時是你不喜歡上司,這可能是你長期得不到升遷、加薪,或不被信任,工作不得意所引起的。

謙虛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為人處世切記不能目空一切,目中無人的人本來大多都是才華橫溢的,否則他也沒有“驕傲”的資本了,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長處。

因此,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任何人都不應該驕傲自大,而應用一顆謙虛的心向他人學習,隻有這樣才會贏得他人的敬重。

中國一句古老的話叫做“謙受益,滿招損”,也有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話,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

謙虛是人際交往中一項重要的原則,也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但總有一些恃才傲物的人,吃盡苦頭才會了解自己是多麼無知。大文豪蘇東坡就曾是這樣的人。

蘇東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任滿回京。想當年,因得罪王安石,落得被貶的結局,這次回來應投門拜見才是。於是,便前往宰相府去。

此時,王安石正在午睡,書童便將蘇軾迎入東書房等候。

蘇東坡閑坐無事,見硯下有一方素箋,原來是王安石兩句未完詩稿,題是詠菊,蘇東坡不由笑道:

“想當年我在京為官時,下筆數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後,正是江郎才盡,起了兩句頭便續不下去了。”

他把這兩句念了一遍,不由叫道:

“呀,原來連這兩句詩都是不通的。”

詩是這樣寫的: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在蘇東坡看來,西風盛行於秋,而菊花在深秋盛開,最能耐久,隨你焦幹枯爛,卻不會落瓣。一念及此?蘇東坡按捺不住,依韻添了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待寫下後,又想如此搶白宰相,隻怕又會惹來麻煩,若把詩稿撕了,不成體統,左思右想,都覺不妥,便將詩稿放回原處,告辭回去了。

第二天,皇上降詔,貶蘇東坡為黃州團練副使。

蘇東坡在黃州任職將近一年,轉眼便已深秋,這幾日忽然起了大風。風息之後,後園菊花棚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蘇東坡一時目瞪口呆,半晌無語。此時方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不由對友人道:

“小弟被貶,隻以為宰相是公報私仇。誰知是我錯了。切記啊,不可輕易譏笑人,正所謂經一失,長一智呀。”

蘇東坡心中含愧,便想找個機會向王安石賠罪。想起臨出京時,王安石曾托自己取三峽中峽之水用來衝陽羨茶,由於心中一直不服氣,早把取水一事拋在腦後。現在便想趁冬至節送賀表到京的機會,帶著中峽水給宰相賠罪。

此時已近冬至,蘇東坡告了假,帶著因病返鄉的夫人經四川進發了。在夔州與夫人分手後,蘇東坡獨自順江而下,不想因連日鞍馬勞頓,竟睡著了,及至醒來,已是下峽,再回程取中峽水又怕誤了上京時辰,聽當地老人道:“三峽相連,並無阻隔。一般樣水,難分好歹。”便裝了一瓷壇下峽水,帶著上京去了。

上京來,先到宰相府拜見宰相。

王安石命門官帶蘇東坡到東書房。蘇東坡想到去年在此改詩,心下愧然。又見柱上所貼詩稿,更是羞慚,倒頭便跪下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