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原諒蘇東坡以前沒見過菊花落瓣。待蘇東坡獻上瓷壇,書童取水煮了陽羨茶。
王安石問水從何來,蘇東坡道:
“中峽。”
王安石笑道:
“又來欺瞞我了,此明明是下峽之水,怎麼冒充中峽?”
蘇東坡大驚,急忙辯解道:“誤聽當地人言,三峽相連,一般江水,但不知宰相何以能辨別。”
王安石語重心長地說道:
“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定要細心察理,我若不是到過黃州,親見菊花落瓣,怎敢在詩中亂道?三峽水性之說,出於《水經補注》,上峽水太急,下峽水太緩,惟中峽緩急相伴,如果用來衝陽羨茶,則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現,故知是下峽。”
蘇東坡敬服。
王安石又把書櫥盡數打開,對蘇東坡言道:
“你隻管從這二十四櫥中取書一冊,念上文一句,我若答不上下旬,就算我是無學之輩。”
蘇東坡專揀那些積灰較多,顯然久不觀看的書來考王安石,誰知王安石竟對答如流。
蘇東坡不禁折服:
“老太師學問淵深,非我晚輩淺學可及!”
蘇東坡乃一代文豪,詩詞歌賦,都有佳作傳世,隻因恃才傲物,口出妄言,竟三次被王安石所屈,從此再也不敢輕易譏笑他人了。
富蘭克林也曾和蘇東坡一樣,由於自己的才華出眾,常常看不起身邊的其他少年。後來,他去拜訪一位品行良好的老人時,由於高昂的頭撞在了門框上,隨之恍然大悟——做人應該謙虛才對。
柳公權,中國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柳體”的創立者。他創立的柳體和臨寫的《玄秘塔》直至今天仍然是人們學習、臨摹的權威性字帖。
柳公權自幼聰明好學,特別喜歡寫字,到了十四五歲便能寫出一手好字,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日子久了,他心裏美滋滋的,不知不覺就驕傲起來,以為天下“唯我獨尊”了。
有一天他和幾個夥伴們玩耍,玩什麼好呢?這個說捉迷藏,那個說摔跤,柳公權說:
“不行,不行,咱們還是比比誰的字寫得好吧!”
於是大家隻好同意。便在大樹下擺了一張方桌,比了起來。
柳公權很快寫了一篇,心想;我肯定是第一了,誰能比得過?心裏這樣想著,臉上也顯露出洋洋得意的神情,這時,從東麵走過來一位賣豆腐的老漢,這老漢早看出了柳公權的傲氣,決定給他潑點兒冷水。他說:
“讓我看看。”
他挨著個看了一遍說:
“你們的字都不怎麼樣。”
這對柳公權來說,真如晴天打了個響雷,他長這麼大還從未有人說過他的字不好呢,他便追問:
“我的字到底怎麼樣?”
“也不好。你的字就像我擔子裏的豆腐,軟綿綿的,沒筋沒骨的。”老漢說。
柳公權一聽老漢的評價,馬上不服氣地說:
“我的字不好,那麼請你寫幾個讓我瞧瞧!”
老漢笑道:
“我一個賣豆腐的,你跟我比有什麼出息。城裏有一個用腳寫字的人。比你用手寫的強幾倍呢,如果不服氣,你去瞧瞧吧。”
第二天,柳公權帶著滿肚委屈和狐疑進城了。到了城裏一打聽就找到了。就在前麵不遠的一棵大樹上,掛著一塊白布,上麵有三個大字:字畫鋪。樹底下,許多人正圍在一起低頭瞧著地下。柳公權急忙跑過去一看:確是一位老人已失去雙臂,正坐在地上用腳寫字呢,隻見地上鋪著紙,他用左腳壓著一邊,用右腳的大拇指和二指夾住毛筆,運轉腳腕,一排遒勁的大字便出現在人們的眼前。眾人一陣喝彩:“好,好!”
柳公權都看呆了,真是不看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自己有完整的手臂,還趕不上人家用腳寫的,更有甚者,還驕傲自滿,自以為天下第一了,慚愧,慚愧。
想到這裏,柳公權來到無臂老人麵前,雙膝跪地,說道:
“先生,請受徒兒一拜,請您教我寫字吧。”
無臂老人推辭道:
“我一個殘廢人,能教你什麼,隻是混口飯吃罷了。”
柳公權說:
“請您不要推辭了,您不收下我,我就不起來!”
這老者見他情辭懇切,心裏一動,說道:
“你要實在想學,那麼你就照著這首詩練下去吧。”
說罷,老人又用腳鋪開一張紙,揮毫寫下一首詩:
寫盡八缸水,墨染澇池黑。
博取眾家長,始得龍鳳飛。
這首詩,是無臂老人一生練字的真實寫照。那意思是說練字的辛苦,練字的工夫,用盡了八缸水,染黑了澇池水,博取眾家之長,虛心學習,才有今天這蒼勁有力的龍飛鳳舞。
柳公權是個聰明人,早已領略了這詩中的寓意,他不但懂得了寫字必須勤寫勤練,虛心學習,更懂得了做人不能恃才傲物,否則將一事無成。
他懷著不可名狀的感激之情,接過了老人的詩,急切又羞愧地回到了家。打這以後,他從不在人前炫耀自己,每日裏揮毫潑墨,練筆不止,悉心研究揣摩名人字帖,最後終於練成流傳千古的“柳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