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社交是成功的基礎(2)(1 / 3)

為人處世切記不能目空一切,目中無人的人本來大多都是才華橫溢的,否則他也沒有“驕傲”的資本了,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長處。一切正如韓愈的《師說》中所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因此,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任何人都不應該驕傲自大,而應用一顆謙虛的心向他人學習,隻有這樣才會贏得他人的敬重。

推銷自己是成功的基礎

成功地推銷自己,就會使自己離成功更進一步,使自己真正地與機遇相遇。

推銷自己,對於交際場合來講,也非常重要,在勇敢地推銷自己的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和外交家的風采。

經濟社會除了軍火、毒品等違禁物品不能賣,其他的東西都可以賣,賣房、賣地、賣知識、賣專利、賣蔥、賣菜、賣水、賣瓜子,包括賣我們自己。當然,這裏不包含靈魂。可能,這樣說有些不雅,但你可以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好吧,我們換一種大家容易接受的說法,還叫推銷自己吧。

你的知識,你的優勢,你的脾氣稟性,你的特長,別人並不一定一清二楚。現在的社會也不是過去的社會,分配你去哪你就得在哪紮根一輩子。你可以選擇別人,別人也可以選擇你,為了別人更好地了解你、熟知你,也為了更好地發揮你的潛能和優勢,你要學會推銷自己。

曆史上推銷自己成了名人的,當屬毛遂了。《史記·平原君列傳》中詳細地給我們講述了這個故事。

公元前251年,強大的秦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急令相國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楚考烈王與趙國聯合起來抗擊不可一世的秦國。

平原君準備從自己的食客中挑選20名有智有勇的人,一同前往。但挑來選去,隻挑了19人,就再也找不到合適的了。

正在平原君著急的時候,進來一位叫毛遂的食客,他對平原君請求道:

“聽說您要帶20人前往楚國,現在尚缺一人,請您讓我和您一同前往吧。”

平原君並不熟悉毛遂,他和許多的食客一樣默默無聞。便問道:“先生到我這裏有幾年了?”

“已有3年了。”毛遂答。

“一個有本事的人在世上,就好比一把鋒利的錐子,一裝入口袋,它的尖就會馬上刺出來。”平原君看了看他,然後婉轉地回絕道:“你已來我這兒3年了,我卻從未聽到別人誇過你,也未見你有任何特長,所以你去不合適,還是留下來吧。”

“我之所以默默無聞,是沒有人將我當成錐子放進口袋,如果早放進去,也許我就早露鋒芒了。今天就請您將我當錐子放進口袋吧。”毛遂懇求道。

平原君見他的口才不錯,於是就同意他隨同前往。途中通過交談,越發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才氣的人,便漸漸地喜歡上了他。

到了楚國,任憑平原君磨破了嘴皮子,楚王也不願聯合抗秦。毛遂便代表19位隨從去說服楚王。

楚王聽說毛遂隻不過是平原君門下的一名食客,便勃然大怒,要他快滾下台去。

毛遂手按寶劍快步走近楚王,雙目睜圓,大聲說道:“大王之所以敢怒斥我,是仗著你人多勢眾。但如今大王與我相距不過10步,我在揮手之間就可以要了你的性命,縱使你的兵將再多,也救不了你的性命!”

楚王被毛遂勇敢的舉動嚇呆了。毛遂鎮住楚王後,又向楚王詳細地分析了秦國、趙國和楚國的形勢,列舉了趙、楚聯合的好處,以及不聯合的壞處。

毛遂的一席話,終於說服了楚王。楚王和平原君歃血為盟,聯合抗秦。

這便是沿繼至今的成語“毛遂自薦”的由來。假如毛遂不推銷自己,也許會一輩子默默無聞,更不能向世人亮出自己有勇有謀的神采來。現在這類故事也很多,僅舉一例。

有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一張報紙上見某單位招聘一位業務經理,便決定前去試試。

當他來到報上介紹的一間寫字樓時,負責招聘的人告訴他,人已經招好了,請他回去。

他說:“那我能不能見一見你的老總呢?”

“老總不在,他很忙。請回吧。”說完人家就要關門。

他笑著對招聘人說:“既然老總不在,請你讓我進去,和你們幾位認識認識,也好交個朋友。”

招聘人員無奈,讓他進了門,然後便各幹各的,不再理他。

他給每個人讓煙、倒水,熱情得像個主人。他逐一問清了人家的姓名,便告訴他們自己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又參加過半年實習,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際經驗。

然而,所有的人都對他的話顯得心不在焉,一臉的冷漠。

他不管不顧,等他把要講的講完了,又很有禮貌地留下了自己的聯係電話,然後友好地和每個人說再見。

正當他要出門時,幾個招聘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他有些莫名其妙。其中一人站起來拉住他:“年輕人,你被錄用了。因為你在推銷自己的同時,也經過了我們的特殊考試!”

成功地推銷自己,就會使自己離成功更進一步,使自己真正地與機遇相遇。

推銷自己,對於交際場合來講,也非常重要,在勇敢地推銷自己的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和外交家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