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來,陸路轉水路,正好在八月十五日夜裏,水手報告離馬安山不遠。俞伯牙依稀認得這就是去年停船遇見鍾子期的地方。
俞伯牙心情激動地站立船頭四處張望。可是,沒有望見鍾子期的身影。“去年是彈琴相遇,大約子期賢弟是在等我的琴聲吧?”俞伯牙這樣想著,就坐在船頭彈奏起來。可是,從月在中天直彈到東方露紅,並沒有鍾子期來迎接。
跟從的人有的知道俞伯牙到這裏的目的。就說:“大人,一年前的約會,誰還能記得?隻有大人能不遠數千裏趕來,還一天都不晚。”
“我了解他。定是家中有不能脫身之事,我們去他家,”俞伯牙說著就起身。
走出十餘裏,俞伯牙迎麵遇到一龍鍾老者,在問路的交談中知道他就是鍾子期的父親。俞伯牙向老人說明了來意。
老人流著眼淚向俞伯牙敘說了鍾子期臨終時的請求。最後說:“你來的路上,離江邊不遠的新墳,那……那就是他……他在那裏接你啊!”
俞伯牙聞言,大叫一聲昏倒在地。
俞伯牙醒過來後,跟著鍾父來到新墳之前,不禁放聲痛哭。他將瑤琴取出,盤膝坐在墳前揮淚彈琴,淚水隨著琴聲就像泉湧一樣。一曲彈完,俞伯牙雙手舉琴往墳前的祭台用力摔去,珍貴的瑤琴被摔得粉碎。
俞伯牙向墳墓喊道:
“賢弟啊,你接我,我來了。我來了!我來了……”
像鍾子期這樣臨終不忘自己的許諾,死後還要“守約”,確實難能;像俞伯牙這樣寧可丟官也要履行與朋友的約言,也確實難能可貴。後世傳說他們可貴的故事,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遵守承諾為君子,誠信待人顯人品。一個信守承諾的人,才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一個視承諾為兒戲的人,自然不會得到別的信賴。孔子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向別人許下了諾言,就必須用行動去履行,因為諾言是一種不變的誓言,值得我們用一切去捍衛。我國流傳千古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就是遵守承諾的典範!
親和力讓人更加親近
親和力讓人萌發親近的願望,親和力使得即使是陌生人也會“一見如故”。人們總是喜愛與謙和、溫良的人交往,而不會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置於一個威嚴與喜愛賣弄“權威”的人之下。
一個渾身上下透出親和力的人,與一個整天板著臉的嚴肅之人相比,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希望自己的交往對象是前者。
親和力是一種難得的個人魅力,它能喚起人們的愛心,並使人願意與之交往。
林肯,這位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的品行已成為後世的楷模,他是一位以親切、寬容、悲天憫人著稱的傑出領袖。
在林肯的故居裏,掛著他的兩張畫像,一張有胡子,一張沒有胡子。在畫像旁邊的牆上貼著一張紙,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
親愛的先生:
我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非常希望您能當選美國總統,因此請您不要見怪我給您這樣一位偉人寫這封信。
如果您有一個和我一樣的女兒,就請您代我向她問好。要是您不能給我回信,就請她給我寫吧。我有四個哥哥,他們中有兩人已決定投您的票。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來,我就能讓另外兩個哥哥也選您。您的臉太瘦了,如果留起胡子就會更好看。所有女人都喜歡胡子,那時她們也會讓她們的丈夫投您的票。這樣,您一定會當選總統。
格雷西
1860年10月15日
在收到小格雷西的信後,林肯立即回了一封信。
我親愛的小妹妹:
收到你15日前的來信,非常高興。我很難過。因為我沒有女兒。我有三個兒子,一個17歲,一個9歲,一個7歲。我的家庭就是由他們和他們的媽媽組成的。關於胡子,我從來沒有留過,如果我從現在起留胡子,你認為人們會不會覺得有點可笑?
忠實地祝願你的
亞·林肯
次年2月,當選的林肯在前往白宮就職途中,特地在小女孩的小城韋斯特菲爾德車站停了下來。他對歡迎的人群說,“這裏有我的一個小朋友,我的胡子就是為她留的。如果她在這兒,我要和她談談。她叫格雷西。”這時,小格雷西跑到林肯麵前,林肯把她抱了起來,親吻她的麵頰。小格雷西高興地撫摸他又濃又密的胡子。林肯對她笑著說:“你看,我讓它為你長出來了。”
親和力讓人萌發親近的願望,親和力使得即使是陌生人也會“一見如故”。人們總是喜愛與謙和、溫良的人交往,而不會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置於一個威嚴與喜愛賣弄“權威”的人之下。
歐陽修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記》是他作品中最為出色的文章之一。
歐陽修在滁州當太守時,經常去琅琊山遊玩,與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談詩論文,成了至交。智仙在山道旁蓋了一座亭子,請歐陽修前去參加落成典禮,歐陽修將該亭命名為“醉翁亭”,並在亭子裏寫了一篇《醉翁亭記》。
晚上歐陽修回到府衙後,親自將寫好的文章抄寫了六份,招呼兩個衙役說:“把我這篇文章分別貼到各個城門口去,一個城門貼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