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向政客學習這一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你在師範學校教授的就是演講與口才,或者是某營銷機構的講師,都應該明白政客“口技”的優勢和獨到的功能。因為他們最清楚沒有什麼“真理”可言,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他們就是為理想、為真理奮鬥的人,他達到了目的就是“真理”戰勝了謊言;反之,就是謊言戰勝了真理,這種思維方式是政客式的思維方式,它曾讓政客們百家爭鳴,奔走呼號,也使政客駭人聽聞,大吹大擂,對此不必有太多的擔憂。
首先,你講的話無論怎麼動聽多麼迷人,稅務官也不會要求你們納稅,能雄辯滔滔是二十世紀末的藝術,噤若寒蟬是受迫害、受壓迫的標誌,無論你有多大的收獲,也不會有人認為這是屬於非法收入,隻有“語言”的投資,才可以稱得上有投入就一定會有產出。對現在的企業家、金融家來說,有投入就會有產出已成了謬誤。
其次,你也不要擔心不能兌現甜言蜜語。其實,沒有多少語言是需要兌現的,越是美麗的語言越難兌現。這個難字並非是你做不到,是他找不到要求兌現的機會,你願意為別人摘下滿天的星星,可誰會因為你的許諾而提出摘星星的要求呢。所以你不必害怕自己落個“口惠而實不至”的壞名聲,因為隻有口惠沒有實,華麗的語言、“浮誇的語言,並不存在可能的“實”。“語言”的魅力就在“難”字上,它“難”倒的人不是誇大其辭的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難倒的是所有的人。政客都是最好的投資商,滔滔不絕的好聽的話,將為你賺得更多的實惠。
以世界人民最信賴的、偉大的民主主義者亞伯拉罕·林肯為例,這個1809年誕生在肯塔基州霍金維爾附近山林中一所圓木蓋成的簡陋木屋裏的男孩,雖然出身貧寒,但最終成了美國第16位總統,成為了偉大的民主主義政治家,並簽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被人們稱讚為“新時代國家統治者的楷模”。他生平第一次的政治演說就是為了當選伊利諾斯州製憲會議的議員,為了實現願望他對自己的同胞說:“我是貧民亞伯拉罕·林肯。我的主張像一支古老歌曲一樣簡短,我擁護建立國家銀行,讚成改良內政製度和實行保護關稅”。實際上在他當上總統後並沒有做到這些,也沒人要求他去做,可人們仍然喜歡他稱他是“誠實的亞伯”、“我的最善良的朋友”等等,而且是“最有學問、最有智慧的朋友”。
這個一再謙虛的表示自己是出身貧寒的總統的林肯,也遇到過貧民的挑釁。一次在前往華盛頓的路上,當專車途經匹茲堡時,弗裏敦鎮的一個挑煤工人在人群中大聲喊道:“亞伯!人家說你是全國最高的人,但是我不相信你比我高。”林肯回答說:“你到這兒來,讓我們比比看。”這個穿著勞動服、滿身灰垢的工人穿過人群走上前來,和總統背對背地站在一起——他們正好一樣高,群眾立即歡呼起來。林肯用比身高的辦法巧妙地化解了一些普通人對他的不滿,讓這些群眾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滿足,他能體會出把這個機會給一個挑煤工人的意義。
1863年7月1日,聯邦軍在葛底斯堡大會戰中擊敗南軍,扭轉了戰局。同年11月19日葛底斯堡舉行國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禮,林肯應邀發表演說。全文隻有十句話,用了三分鍾時間。當一個攝影記者手忙腳亂地做好準備時,林肯正講到“民有、民治、民享”,而演說也到此結束,這位記者甚至沒有來得及攝下這個有意義的鏡頭。這篇號召為自由而獻身的演說引起了轟動。美國報紙說他過去演講時語病百出,可這次完全出人意料,稱演說“感情深厚,措辭精練、樸實、優雅,行文完美無缺”,堪稱演說的典範,是一篇譽滿全球的演說詞,將“永垂青史”。
美國前任總統比爾·克林頓,生於阿肯色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曾在英國牛津大學進修,當過律師。原先屬民主黨自由派,曾是民主黨自由派領袖富爾布賴特的“信徒”,從政後,長期擔任阿肯色州州長。80年代初競選州長後,感到原先一套過激的政策主張不合潮流,逐步由自由派轉向溫和派,並於1990年擔任溫和派主宰的“民主黨領導委員會”主席。1992年大選,正逢美國經濟衰退,人民要求改變經濟現狀之機,他打起了要“變革美國社會”的旗幟,提出了“重建美國”和“人民第一”的口號,以溫和的中間路線贏得了選民的支持而坐上總統寶座,結束了共和黨連續12年壟斷白宮的局麵。
他的兩大主要社會改革目標——醫療保健計劃和福利改革,卻因涉及各方利益而受到共和黨保守派和各處利益集團的反對,迄今仍在國會擱淺。盡管美國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但克林頓並未履行其競選中對中產階級許下的諾言,反而使他們的收入下降。
美國早期的總統亨利·哈裏森,在競選時,也是不談政策,隻提出蠱惑人心的口號,如“選上哈裏森,一天就有兩塊錢,還有烤牛肉”等等,結果卻在就職典禮時感受風寒,後轉為肺炎,一病不起,在職僅一月即病故,成了第一位在白宮去世、死於住所的總統。沒人指責他們是騙子,因為此一時、彼一時,政治家們都精於此道,隻擔心功夫不到家。
美國年齡最大的總統羅納德·威爾遜·裏根,靠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愛好體育和戲劇,在學生中有一點口才被同學選為新生代表,在一次與校方發生的衝突中,他起草請願書,並遞交學校董事會,迫使院長辭職而大出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