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二、追尋(2 / 2)

當我聽完徐君的講述時,我感覺到自己與徐君完全不同,我們根本不在同一個地平線,我那所謂糟糕的生活對於徐君來說是莫大的幸福。最有意思的是徐君說在他們村上讀書時,每天早上要帶自己的飯盒,裏麵裝四分之一的米粒,還需要背上一瓶水、自己準備一根大柴(大柴:砍倒的大樹,然後回去劈成小節節),當然還有徐君自己的豐盛的菜肴(一小瓶泡菜)。

徐君在鶴鎮讀書就不會那麼糟糕了,他的每天的生活費為五毛(當時的一代榨菜為五毛),所幸的是徐君還是很好的生活過來了,至於徐君對自己這樣的生活有什感想否我亦無從所知。

對於徐君的奶奶來說最大的不幸應該是自己的腿病,因在以前年輕的時候不小心從樓上摔下來,至此後這老病一直纏繞著她,走一段路都會非常累。我不知道在送徐君上學的這些日子她是怎樣挺過來的,有的人說奶奶帶孫子是天經地義的,但其中沒有人知道的苦楚隻有自己嚐過。猶記的徐君說在寒冷的冬天,他奶奶送他在上學的路上,有時天色朦朧,全是霧的冬天,還有瑟瑟的冷風,走在半路時,他們會停在小路邊的岩石上,奶奶不為了讓他感冒就讓他在自己的懷抱裏休息。在滿懷暖意的懷抱裏,我不知道徐君是否留下了許多的眼淚,生活有時會給你挫折,同時也會在你不經意間給你驚喜。

一個孩子如果在童年喪失了關愛的話,他會很容易在未來的生活中迷失自我。我的徐君是幸福的,在他缺少父母的關懷下,是他的奶奶給予了他關愛,至少使徐君在童年的生活上不是白卷。如果我不結識徐君是不會知道更多的道理,更不會看到當下中國農村孩子的悲哀,我曾試想自己是徐君又會有怎樣的結局,是否與徐君一樣可以追尋自己在精神上的求索,我不敢想,我也不敢去追尋,生活就像一本大書,你一輩子所學到的東西隻是其中的一頁。

我一直以為徐君隻有在生活上這些苦痛罷了,事實告訴我天真了。徐君的父母在離開他以後七年內沒有與家裏通話,徐君亦沒有對他們有多少思量,大抵是沒有那一回事罷,嗬嗬,我想對於這所謂的“關懷”他也不大芥蒂了吧。同時,我相信這應該是徐君一直在寫作時從不會提及其父母半句,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徐君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觀念,結果是父母留給他的大部分的是空白。紙上的空白容易填寫,我估摸著徐君不應該光是物質上的空開,更多的是精神世界上的空白。

我坦然自己不願意承受著生活的苦痛也不願意承受精神上的空白,大部分的選擇逃避,從不知道自己在追尋著什麼,無端的徘徊,無端的找借口來掩蓋自己內心世界的虛偽、膽怯,這也是我不及徐君的地方。

生活總是給你無限的遐想,然後在讓你狠狠的摔一個大跟頭,讓你記住每次的教訓,可徐君沒有選擇,人最怕的不是麵臨如何選擇,而是麵臨沒有選擇,徐君就是在沒有選擇的時候選擇了追尋,他追尋的是一片蔚藍色的海洋,一片檀香的香味,在自己的詩夢世界續續開放,然後在晚霞之時擁抱著這一切的美好。